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23 浏览次数:570次
作者:韦喜燕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现将我院10年间诊治的8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资料进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1993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年龄27~53岁,平均42.6岁。病灶大小为0.5~4cm,单发病灶6例,多发病灶2例。
1.2 病史 8例均有手术史,其中剖宫产5例,剖宫取胎术2例,经腹卵巢巧克力囊肿剔除手术1例。
1.3 症状 8例患者6例有与月经相伴的同期性腹壁切口处肿块胀痛,疼痛均能忍受,不需要止痛治疗;其余2例无与月经相伴的同期性腹痛,肿块均大于2cm,并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8例手术切除物送病理检查显示,在增生的结缔组织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
1.4 年龄与发病潜伏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发病潜伏期5~96个月,平均50.5个月,35岁以下发病潜伏期为20.9个月内,35岁以上者多为19个月以上。
1.5 手术方法及范围 病灶<1.5cm采用局部麻醉,其余均行连续性硬膜外麻醉。手术切除范围:切缘距肿块处2~3cm,2例病灶累及腹膜故开腹切除受累腹膜。
1.6 术后用药 2例术后口服达那唑6个月,1例口服内美通3个月,其中1例口服达那唑3个月后因肝功能异常停药,5例术后未给予口服药治疗。随访1~5年8例均无复发。
2 讨论
2.1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原因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不明,医源性引起子宫内膜异位说明其发生与子宫内膜移植有关。
2.2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 腹壁切口内异位症的典型临床表现:①有经腹妇产科手术史;②腹壁切口处肿块;③多数肿块有与月经相伴的轻度周期性胀痛,少部分无临床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B超检查有部分为囊性,有部分为囊实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本组患者全部确诊。
2.3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因为1cm以上病灶靠药物清除比较困难,在切除病灶时,应同时切除病灶周围的纤维组织,切除范围应按肿瘤切除一样对待,保证无残留异位病灶。本组资料显示,只要认为术中病灶切净,术后不需要给辅助药物治疗,治疗效果好,是可以治愈的。
2.4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 本组8例患者均有手术史,表明妇产科手术与腹壁切口内异位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因此在实施妇产科手术时,一定要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和步骤,防止经血倒流,避免手术操作所引起的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情况:①剖宫产时,做好盆腹腔切口的保护,缝合子宫肌层时不能穿透子宫内膜层。②子宫肌瘤剔除术时尽量剔除肌核但不刺破内膜层,若粘膜下肌瘤必须切开内膜时,注意保护腹壁切口及盆腔。③巧克力囊肿是很常见的一种内异症,但此病一般与周围腔器粘连,为了防止在剥离中囊壁破裂引起种植,对粘连严重者,先从易分离处入手,不必强行剥离,可先穿刺吸出囊内液,必须用95%的酒精固定囊内壁,之后吸出酒精;待囊壁塌陷呈袋状后,再分离切除,均能完整顺利提出整个囊肿。此外,在关腹前,先将腹壁切口用生理盐水冲洗1~3次后,再逐层缝合。
作者单位:537100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人民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