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49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09-06-23 浏览次数:579次
作者:岑兰芬
作者单位:315321 浙江慈溪,慈溪市逍林中心卫生院
【摘要】 目的 观察药物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 采用2.5 mg小剂量米非司酮连服6个月,观察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病程记录。结果 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有效率达88%,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对围绝经期妇女子宫肌瘤患者可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
【关键词】 米非司酮;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女性对自己器官的完整性也越来越重视。因而子宫肌瘤的非手术治疗也受到广大女性的关注。子宫肌瘤患者如果顺利度过围绝经期,则有望免除手术,用孕激素拮抗剂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已逐步得到应用[1,2]。2003年3月~2005年3月,慈溪市逍林中心卫生院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Ru486)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49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3年3月~2005年3月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并愿意接受治疗及随访的49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疗效观察。
1.2 入选条件 年龄43~49岁的子宫肌瘤患者,月经增多或周期不规律,无贫血,既往身体健康,无心、脑、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史。妇科检查子宫增大<70天妊娠。诊断性刮宫排除子宫恶性病变,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检验正常,治疗前未用过任何激素治疗。最后行B超检查以确定子宫肌瘤的大小及数目,同时检测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激素(E)、黄体酮(P),以便治疗后观察疗效。
1.3 服药方法 米非司酮(Ru486,北京第三制药厂生产)2.5 mg口服(口服25 mg片剂的1/10),每日1次,连续服用6个月,且服药期间每月检验1次血常规及肝肾功能,以便及时发现药物的副作用。
2 结果
接受治疗的49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月经量逐渐减少至闭经,肌瘤体积明显缩小,部分患者肌瘤数量减少,其中49例全部出现药物性闭经,肌瘤体积缩小30%~70%的为43例,3例瘤体缩小不明显,但瘤体数目减少,3例瘤体缩小不明显,数目也无减少。用药期间未出现恶心、潮热及轻度白细胞下降等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前后49例性激素检测结果,仅孕激素变化大,治疗前为34.5 mg/L,治疗后下降为0.8 mg/L,处于绝经期水平,其余四项变化不大。
经停药后按1、2、3个月随访,13例停药1个月月经复潮,占27%;22例停药2个月月经复潮,占45%;8例停药3个月内无阴道出血,占16%;6例停药3个月后阴道少量间断性出血,无需特殊处理,占12%。33例月经复潮中,31例明显少于平时月经量,2例较以前月经量增多,继续按以上服药方法行第2疗程服药3个月,进行随诊。停药后1年内49例患者子宫均未明显增大,治疗后的子宫内膜病理变薄。
3 讨论
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药物治疗是以围绝经期生理特点和肌瘤发生病因学为依据,围绝经期阶段卵巢分泌雌、孕激素日趋减少,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月经改变和绝经期综合征。米非司酮通过与孕激素相似的结构竞争孕激素受体,抑制孕激素活性,因而使黄体溶解,体内孕激素水平也随之降低。同时抑制孕激素受体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使靶组织中孕激素受体含量降低,使肌瘤缩小。在受体水平对抗孕激素、抑制排卵,长期服用米非司酮通过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引起无排卵,诱发闭经。还可通过减少子宫动脉血流使肌瘤供血减少,促使其缩小[3,4]。
临床观察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2.5 mg连续服用6个月,促进其绝经进程。本研究结果表明药物治疗后,多数患者瘤体缩小明显,疗效与时程呈正相关,贫血患者得到纠正,无不良反应。49例接受治疗患者,43例肌瘤体积缩小30%~70%,有效率为88%。
小剂量米非司酮(2.5mg)连续6个月与文献报道服用12.5~25 mg连续服用3个月效果更好,同时可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5]。
【参考文献】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
2 李长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南通医学院学报,1999,19(3):268.
3 王惠群,靳家玉.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层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2):79-81.
4 李克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北京医学,1997,19(5):280-282.
5 杨幼林,郑淑蓉,李克敏,等.两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10):624-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