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致产后大出血、DIC抢救成功1例

发表时间:2009-06-23  浏览次数:572次

作者:温秀珠 

作者单位:530500 广西上林,上林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是较少见的妊娠期特发性疾病之一,多发于妊娠中晚期,病因不清。其起病急剧,病情凶险,初发病时仅有恶心、呕吐、头痛、怠倦不适等一般症状,1~2周后病情骤然加剧,可出现肝性脑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母婴病死率均较高。临床许多医师对本病的症状、体征等特点均不熟悉,易发生误诊,延误病情。现就我院成功救治的1例典型病例浅谈体会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23岁,停经39周,感纳差、上腹部不适、乏力1周,下腹阵痛1天,自然分娩后阴道大出血2 h于2007年4月11日15时40分从乡镇卫生院车送入院。G1P1,孕期经过顺利,入院前2周查肝功能正常。入院查体:T 36.6 ℃,P 120次/min,R 32次/min,BP 50/20 mm Hg,巩膜黄染,神志模糊,反应迟钝,重度贫血貌,阴道持续涌出大量不凝血,导尿时导出暗红血尿液180 ml,处于严重休克状态,血常规:Hb 57 g/L,PLT 66×109/L,凝血四项检查PT>110 s,APTT>110 s,TT>81 s,FIB<0.25 g/L,试管法测试血液不凝结(30 min后仍不凝结),血清乳酸脱氢酶543 u/L,总胆红素117 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6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7 u/L,HAV、HCV抗体及乙肝五项均为阴性,肝脏B超可见弥漫性病变,提示脂肪肝。入院诊断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产后大出血、失血性休克、DIC。入院后立即予抗休克处理如四管同时加压输入大量血浆和红细胞、升压药应用、气管插管正压给氧、纠正酸中毒、子宫按压及宫缩药应用等积极处理,3 h后血压逐渐回升,宫缩好,阴道流血减少并逐渐可见少许成块,试管法血液于7 min凝结,凝血四项回报:PT 17.8 s,APTT 36.9 s,TT 11.2 s,FIB 1.25 g/L,比入院时明显好转,血压维持在110~132/65~86 mm Hg,血氧饱和度95%~98%,脉搏110~130次/min,呼吸18~28次/min。入院后3 h内在我院阴道总出血量约6000 ml,输注红细胞10 u,血浆2450 ml,血小板20 u(2人份)。

    2  讨论

    AFLP是妊娠特发而且可致死性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13000~3/100万[1]。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发病急骤,病势凶险,至今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早诊断和及时终止妊娠是保证孕产妇预后的关键。由于本病少见,年轻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容易误诊或漏诊。初起病时仅有恶心、呕吐、乏力、倦怠等症状,后病情可急剧进展,如诊断不清,出现昏迷,常救治困难,死亡率高。本例患者妊娠39周,初产妇,分娩前2周肝功能正常,分娩后肝功能即出现明显受损表现,病情发展迅速,转氨酶轻度增高,乳酸脱氢酶及总胆红素明显增高,呈淤胆表现,相对肝细胞损害较轻,B超提示肝内回声有改变。综合病史,诊断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成立。本例以产后急性大出血、DIC为主要症状,短期内危及患者生命。治疗成功的关键主要是短期内输入大量血浆以补充凝血因子,同时输入红细胞、纠正电解质平衡紊乱、应用升压药、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输液、按压子宫减少出血等综合措施,既能挽救生命,又能保住子宫。通过对本例的抢救,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将能更好地积累经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子宫切除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林其德.提高对妊娠合并肝病的认识.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6):32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