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VEGF的检测及意义
发表时间:2009-06-23 浏览次数:545次
作者:陈晓燕,李玉芳,魏萍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妇产科,广东深圳 518116
【摘要】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16例EMs患者异位内膜组织(A组)、在位内膜组织(B组)中VEGF的表达,并与16例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作对照。结果 A组、B组和对照组的VEGF表达率分别为93.75%(15/16)、56.25%(9/16)、25.00%(3/16),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VEGF作为诱导血管形成的重要因子,它可直接而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导致新生血管形成,EMs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VEGF的高表达,提示其在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妇科常见病,育龄妇女的发病率约占10%~15%,不孕妇女则高达40%~50%,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异位子宫内膜却具有类似于恶性肿瘤转移、种植、侵袭等生物学特性, 而此过程均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作为一种主要的血管生成因子以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增加微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形成的生物学特性参与了子宫内膜生理以及病理血管生成。本研究通过检测16例EMs患者子宫内膜、异位内膜及16例子宫肌瘤患者正常子宫内膜中VEGF的表达,观察VEGF在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与分组 选择2006年9月至2007年11月在我院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EMs的16例患者为研究组,年龄24~48岁,分为异位内膜组(A组)及在位内膜组(B组);选择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的16例患者正常子宫内膜为对照组,年龄35~48岁。两组患者均月经周期规则(28~30 d),术前3个月内均未用过内分泌药物治疗,无合并其它内外科疾病。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均选择月经周期的卵泡期(6~14 d)取材,于术中无菌操作,研究组同时取在位及异位内膜。对照组只取在位内膜,术中立即取材,经10%(体积分数)中性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5μm连续切片5张,1张行常规HE染色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其余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2.2 主要试剂 鼠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SP免疫试剂盒和山羊血清、DAB显色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1.2.3 SP法检测VEGF 切片常规二甲苯脱蜡,梯度乙醇至水。采用S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进行。阳性对照选用VEGF免疫染色阳性的组织切片,0.01 M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试验步骤严格按试剂盒操作步骤进行。
1.2.4 免疫组化阳性判断标准 以细胞胞质中出现棕黄色颗粒为判断标准,按FDA推荐的染色强度分级:阴性(-);细胞无着色或阳性细胞数<5%;弱阳性(+):细胞轻度着色呈淡黄色,阳性细胞数5%~25%;阳性():细胞着色呈深黄色,阳性细胞数25%~50%;强阳性():细胞明显着色,呈棕黄色,阳性细胞数>50%。 1.3 统计学处理 对数据资料进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详见表1。 表1 各组内膜VEGF的表达 (略)
3组间两两比较均P<0.01或0.05。 3 讨论
EMs真正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明。目前经血逆流种植学说为大家所接受,然而已知多数妇女经期均有经血逆流现象,却仅10%左右发病。因此,经血逆流可能只是发病的基础,而近来研究表明患者的内膜具有转移、种植、生长等类似恶性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能力可能才是发病的关键。目前研究证实,恶性肿瘤的转移、种植及生长均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而脱落的子宫内膜附着于腹膜或其他部位时,异位的子宫内膜及其周围组织新的血供的建立与维持,亦是子宫内膜异位种植存活和发生的基本条件。 VEGF是一种重要的选择性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以旁分泌方式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其增殖并诱导血管生成[1]。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VEGF 表达都呈较高水平,而在周围正常组织中无或仅有极低水平的表达[2]。高表达的VEGF与其相应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诱发肿瘤血管生成;持续和广泛的新生血管生成满足了肿瘤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促进了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和侵袭性生长。VEGF还是已知最强的血管通透剂。肿瘤新生血管本身结构缺乏完整性,管壁薄弱,这使它们比正常成熟血管更容易被肿瘤细胞穿透,VEGF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进一步促进了肿瘤的侵袭性生长和转移。 EMs的发生有赖于血管的生成。金海燕等[3]通过对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的检测,发现在分泌期,EMs在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VEGF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本研究显示,A组、B组和对照组的VEGF表达率分别为93.75%、56.25%和25.00%,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这可能与逆流经血中的内膜在盆腔中的种植有关,经血逆流入腹腔,带入VEGF表达增强的子宫内膜碎屑细胞,VEGF刺激毛细血管增生,并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使血管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能够向内迁移。迁移的成纤维细胞合成并分泌基质蛋白、蛋白聚糖,而血管内皮细胞则分裂增殖成为新的血管,促使腹膜下的血管网形成,为异位生长的腺上皮细胞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促进异位内膜增殖和浸润入盆腔。由此推测,高水平的VEGF可促进血管网的增生,从而有利于异位内膜的种植与生长,是引起异位病灶不断扩散的重要机制。 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仅对VEGF与EMs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VEGF与EMs的关系,有助于为临床提供理论基础,从而设计出相应的药物,更有效抑制血管形成,为治疗EMs开辟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徐红, 况燕, 欧奇志, 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 22(3):339341.
[2] 赵颖海, 苟新敏, 陈小毅, 等.VEGF、MMP2、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侵袭和转移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5,23(1):15.
[3] 金海燕, 王自能, 卢凤昕, 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5, 25(3):257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