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23 浏览次数:549次
作者:刘爱玲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 江苏 沭阳 223710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壁切口 临床分析
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子宫内膜绝大多出现在盆腔内生殖器官和其邻近器官的腹膜面,但伴随着剖宫产率的居高不下,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数也在增加,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痛苦。为此,本文就我院8年间收治的6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998年至2006年我院共收治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例。患者年龄23~31岁,平均年龄25.6岁。均为11个月至3年前行剖宫产术后发病的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经手术去除病灶。
1.2 子宫内膜异位病灶:2例纵切口病灶在腹壁切口上1/3处,2例横切口病灶在腹壁切口左侧外1/3处,1例横切口病灶在腹壁切口左侧下3cm处,1例横切口病灶在腹壁切口右侧下2cm处。
1.3 临床症状:患者腹壁切口处胀痛,并可触及局部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月经期肿块增大,疼痛加重,经期过后肿块缩小,疼痛自然缓解,均能忍受。
1.4 治疗方法: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首选手术治疗切除病灶。但由于其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易导致手术困难,术后复发率高。手术切除范围:切除病灶周围1~2cm处结缔组织及部分正常组织。术中见病灶部位血运丰富,易出血。术后给予抗菌素预防感染和止血治疗。
1.5 随访:术后6个月至5年均未发现复发病灶。
2 讨 论
2.1 发病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良性病变,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而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机制可以肯定与医源性种植有关。内膜的种植与生长要完成粘附、侵袭和血管形成三步,此外激素与受体在促进和抑制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局部的各种酶、酶抑制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亦在其中产生影响。本组6例患者均有剖宫产手术史,表明妇产科手术与腹壁切口内异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手术时把子宫内膜带到腹壁切口处种植所致子宫内膜在切口处继续生长,造成子宫内膜种植成内异症。但剖宫产时子宫内膜碎片“污染”切口很多,而发生内异症并不多,其发生和发展可能与产妇产后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降低、患者免疫力高低及清除活性子宫内膜细胞能力强弱有关。
2.2 诊断:①育龄妇女;②既往有妇产科开腹手术史;③腹部切口固定位置周期性疼痛;④在切口瘢痕处可及肿块,边缘不清,有触痛且经期增大明显。辅助检查: B超检查提示腹壁切口处可探及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质的中低回声肿块。
2.3 治疗及预后:腹壁切口内异症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因腹壁切口愈合过程中形成坚硬瘢痕,药物很难渗透到局部发挥作用,故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效果差,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彻底切除病灶。手术切除病灶周围1~2cm处结缔组织及部分正常组织,以使边缘干净,防止复发。术后给予抗菌素预防感染和止血治疗,目前尚无复发。
2.4 预防:①降低剖宫产率,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以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种植的发生;②减少腹壁切口内膜种植几率。产科医生要从思想上重视剖宫产,加强责任心,手术中注意用纱布垫保护好子宫切口周围术野,以防宫腔内容物溢入腹腔;③缝合腹壁切口前时应冲洗切口,更换干净纱布,并冲洗仍在使用的手术器械,以防止上面带有子宫内膜碎片;④术后积极促进产妇的身体恢复,加强宣传母乳喂养优点,提倡术后哺乳6个月以上,以减少腹壁切口内异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