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剖宫产时的处理

发表时间:2009-06-23  浏览次数:542次

作者:余怀英

作者单位:浙江省富阳市人民医院, 浙江 富阳 311400

 【关键词】  妊 娠 子宫肌瘤 剖宫产

  子宫肌瘤是妇女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肌瘤,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病率约为0.3~7.2%[1]是产科常见的高危因素,随着高龄产妇的增加及超声诊断的普及,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现对4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住院分娩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剖宫产同时进行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1年1月份至2007年1月产妇共4305人,其中妊娠合并子宫肌瘤42例,发生率为0.98%,产妇20~41岁之间平均28岁,初产妇28例,经产妇14例,其中30~30岁以上8例(占19%),孕周32~41周。

  1.2  子宫肌瘤类型和部位:肌壁间肌瘤30例(占71%)、浆膜下肌瘤7例(占17%)、粘膜下肌瘤2例(占4.8%)、宫颈肌瘤1例(占2.4%)、宫角肌瘤2例(4.8%)。

  1.3  分娩情况:平产8例,产钳助产1例,剖宫产33例。其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23例。3例因肌瘤位于宫角和近子宫动静脉未行剔除。2例子宫粘膜下肌瘤,为避免缺损太多和大出血未行剔除。

  2  结  果

  2.1  手术时间和出血量:10例单纯性剖宫产平均手术时间30±5min。失血量180±10ml,23例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平均手术时间40±5min,失血量200±10ml,经t检验统计学处理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2.2  病理报告:23例病理标本均为平滑肌瘤,其中红色变性3例、玻璃样变1例。

  2.3  术后和产后随访:23例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均无发热和感染,产后42d检查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产妇子宫复旧,恶露持续时间及产褥方面无明显差异。

  3  讨  论

  3.1  妊娠对子宫肌瘤的影响:①肌瘤生长快,孕期肌瘤可迅速增长。②肌瘤易变性其中红色变性为多。③肌瘤与周围肌层界限不清,不易辨认,易引起B超检查漏诊。

  3.2  子宫肌瘤对妊娠的影响:根据肌瘤的大小及发生部位,可使蜕膜部分发育不良,引起孕卵着床障碍,成为出血和流产的原因。粘膜下肌瘤易引起前置胎盘,肌瘤较大可阻碍胎儿活动引起胎位异常,子宫下段肌瘤可致产程延长、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良、产后感染。

  3.3  剖宫产子宫肌瘤的处理:剖宫产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指征的把握仍是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剖宫产中除带蒂浆膜下肌瘤、靠近剖宫产切口容易挖除的肌瘤或小的浆膜下肌瘤外,不易行别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其观点是:①妊娠时子宫肌瘤血供丰富剔除易出血,增加产后感染可能。②妊娠肌瘤核界不清,增加手术难度。③产后子宫肌瘤缩小,剖宫产时可不处理。另一种观点认为:①肌瘤可影响子宫复旧,增加宫腔感染机会。②产后激素水平下降虽可使肌瘤缩小,但不能完全消失,肌瘤变性出现腹痛等症状时仍需手术治疗[2]。若产后肌瘤增大伴临床症状需再次手术。③妊娠子宫对催产素敏感,剖宫产时行肌瘤剔除出血不增加,肌瘤界限与非孕时一样清晰,易于剔除[3]。

  3.4  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体会:①子宫前壁肌瘤较多者应避开肌瘤以免影响胎儿娩出,对有前壁较大浆膜下肌瘤可先挖除再行剖宫产,子宫切口附近的肌瘤可在胎儿胎盘娩出后同一切口剔除,其余均应在剖宫产切口缝合后再行肌瘤剔除,保持子宫完整,减少出血。②术中肌瘤四周及基底部注射催产素,挖除肌瘤后彻底关闭瘤腔减少出血,多发性肌瘤根据肌瘤位置、大小,尽量从同一切口内取出多个肌瘤减少出血。③术中尽量保留周围肌组织子宫壁无需修剪过多,避免与宫腔相通,以防缝合困难及缝后子宫严重变形。④术后应注意足量抗生素及催产素。         

综上所述,对达到手术指征患者,若术者技术熟练,医院具备输血急救条件,剖宫产时行肌瘤剔除术是可行的。对于有严重并发症或部位特殊、血运丰富、术野不清难以操作者,可暂缓剔除术,以免带来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2.

  [2]连利娟,林巧稚.妇科肿瘤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59.

  [3]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