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原发性输卵管腺癌1例报告

发表时间:2009-06-23  浏览次数:490次

作者:王磊,丁永玲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江苏 扬州 225001

 【关键词】  输卵管 输卵管肿瘤 腺癌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43岁,因“下腹疼痛3个月余”入院。患者2006年3月出现下腹疼痛,呈阵发性,以左下腹较为明显,白带量多。阴道超声发现左附件混合性包块,给予替硝唑、左氧氟沙星等抗炎治疗无好转,其间查CA125,CEA正常。复查B超,包块稍有增大,收住入院。患者尿频、尿痛,无尿急,白带量多,时有血色或咖啡色,无异味。体重无明显减轻,既往有“尿路感染”病史,曾口服头孢羟苄氨、左氧氟沙星,效果一般。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少量血性分泌物,宫颈肥大,子宫略大,左后方可触及一包块,轻度触痛,边界不清,双附件增厚明显。

    病理检查:2006年6月15日行左输卵管混合性包块摘除术。术中做冰冻切片快速病理诊断,送检标本为输卵管一条6cm×(0.5~2)cm,伞端膨胀,呈菜花样(见图1),切开见输卵管中外1/2呈实性、乳头状,充满管腔,组织较嫩。镜下检查:癌细胞少部分区域呈腺样排列,大部分区域弥漫分布,细胞异型明显,核分裂相易见(见图2)。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为恶性。后做输卵管肿块免疫组化标记:HCK(-)、LCK(+)、ER(-)、PR(中++)。经治医师根据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结果行子宫+双附件扩大清扫术及腹腔冲洗。根据送检子宫+双附件及腹腔冲洗液标本,病理检查示:宫颈、宫腔、子宫体、右附件、大网膜均未见病理性改变,左卵巢灶性区域见癌组织累及。腹主动脉淋巴结1枚、骶前淋巴结1枚、左右髂组淋巴结各1枚,左、右腹股沟淋巴结各1枚,左、右闭孔淋巴结各1枚均未见癌组织转移。腹腔冲洗液见有癌细胞。

  2  讨论

    原发性输卵管癌罕见,约占妇科恶性肿瘤的0.31%~1.11%,其晚期患者预后不良[1]。华西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1990年~1999年间,仅发现5例原发性输卵管癌。此病为绝经前后疾患,发病年龄高于子宫颈癌,低于外阴癌,而与子宫内膜癌相近[2],肿瘤好发年龄为40~65岁[3],原发性输卵管癌以单侧多见,约占2/3病例,两侧患病机会相等。鉴于苗勒管肿瘤多源性的特点,双侧性输卵管癌很可能都属原发性,但不排除一侧转移到另一侧的可能性。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发病原因目前仍不明了,其组织发生于具有高度分化多潜能性的苗勒上皮。因此,不但可发生浆液性的典型输卵管腺癌,而且还可能发生宫内膜样癌,或宫颈黏膜上皮样癌[2]。p53基因的突变可能参与了该肿瘤的发生,并可作为综合判断其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5]。

    鉴别诊断:①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的各型上皮性肿瘤可侵及输卵管,而且输卵管乳头状癌光镜下与卵巢浆液性腺癌及子宫内膜腺癌相似。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输卵管黏膜上皮部分或全部被癌组织替代,而转移性输卵管癌时,在早期输卵管黏膜正常或有慢性输卵管炎,且癌组织多位于输卵管浆膜层和输卵管系膜内,且输卵管浆膜、肌层和系膜的淋巴管内一般可见癌细胞。②结核性输卵管炎的黏膜上皮可呈腺瘤样增生,要注意与分化好的原发性输卵管癌鉴别。输卵管癌多呈乳头状,上皮细胞有一定异型性,肌层可见癌组织浸润。而结核性输卵管炎时,腺瘤样增生的上皮细胞异型不明显,仔细检查多能发现特殊性结核病变[3]。

    恶性度及蔓延方式:输卵管腺癌的扩散途径是由伞部经腹膜散布到直肠和腹壁;侵入管壁肌层到卵巢和邻近组织或由输卵管向子宫、宫颈种植;淋巴道转移常至髂淋巴结和主动脉旁淋巴结。输卵管腺癌恶性程度较高,预后差[4]。输卵管原发性癌预后差,存活率低的原因不是因其恶性程度高,而是由于输卵管原发性癌不易早期诊断,故与肿瘤的分级及扩散程度有密切关系[3]。

 原发性输卵管癌是女性生殖道较少见的恶性肿瘤,由于缺乏特异及可靠的诊断方法,因此术前常被忽视和误诊[6]。最近的研究结果认为,阴道出血、阴道排液是输卵管癌患者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尤其是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出现的阴道出血、阴道排液应高度怀疑输卵管癌的可能,并针对其做相应的进一步检查[7],如B超诊断、CT诊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清CA125检查、阴道排液细胞学检查等均有助于术前诊断[6]。

【参考文献】    [1]王莉英,杨晓霞,张慧敏.15例输卵管腺癌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1999;15(5):464.

  [2]王靖华.中华外科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64.

  [3]熊 密.外科病理学[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27.

  [4]陈忠年.实用外科病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541.

  [5]李 勤,曹斌融,周先荣,等.20例原发性输卵管癌组织中ER、PR与p53蛋白的表达[J].现代妇产科进展,1997;6(4):324.

  [6]张润驹,徐开红,卢 佳.原发性输卵管癌的术前诊断(附37例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06;14(8):996.

  [7]舒宽勇,熊树华,李隆玉,等.原发性输卵管癌20例临床分析[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6(1):6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