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型不孕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23  浏览次数:483次

作者:楼玲芳

作者单位:311800 浙江省诸暨市中医院

 【关键词】  无排卵

    女性不孕因素中以排卵障碍和输卵管因素居多,其中排卵障碍占25%[1]。临床上常用尿促性素(HMG)肌注促排卵,排卵率较高,但其可诱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影响机体内环境,从而减低受孕率。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对34例排卵障碍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根据排卵障碍的临床诊断标准,选择因排卵障碍导致不孕的患者64例,并排除输卵管、子宫、男性不育、免疫等因素所致的不孕;排除肾上腺及甲状腺功能异常导致的排卵异常。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34例,平均年龄(30.12±3.02)岁;不孕年限(4.31±2.12)年;原发不孕25例、继发不孕9例。对照组(B组)30例,平均年龄(30.33±3.12)岁;不孕年限(4.12±2.02)年;原发不孕22例、继发不孕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用药方法:B组自月经第5天开始用药,1次/d肌注HMG 1支[内含促卵泡素(FSH)及促黄体素(LH)各75U],7d后视患者雌激素水平和卵泡发育情况调节剂量,如卵巢无反应,则自第2周期起每隔7d增加75U,但每次剂量<225U,直至卵泡发育成熟直径>18mm时停药,改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10000U 1次肌注诱导排卵。A组HMG及HCG的用法同B组,同时服用中药滋阴调冲汤。加中药方。(2)临床监测:采用Insler法进行宫颈粘液评分、基础体温测定及自用药第4天开始作B超监测,了解药物反应,决定用药剂量,观察卵泡发育情况,以确定诱发排卵时间及了解黄体功能,是否怀孕等。如有OHSS临床表现,则监测血液生化等。      凡基础体温呈双相,宫颈粘液评分>8分,B超监测卵泡直径>18mm,肌注HCG后卵泡直径明显缩小或消失,子宫直肠凹有少量积液属有排卵周期;凡基础体温持续上升>20d,尿HCG阳性,B超监测发现胎囊及胎心搏动者诊断为早孕。OHSS诊断标准:(1)轻度:胃部不适,腹胀、恶心、呕吐,B超检查卵巢直径<5cm,血清E2>5550pmol/l。(2)中度:腹胀加重、体重增加<4.5Kg、盆腔两侧疼痛、有急迫感,可触及卵巢,恶心呕吐。B超检查卵巢增大,直径为5~12cm,黄素化囊肿,中等量腹水,血清E2>11100pmol/l。(3)重度:腹胀更甚,体重增加>4.5Kg,少尿,心肺功能障碍,B超检查卵巢直径>12cm,大量胸腹水,甚至心包积液。实验室检查血粘度升高、血凝异常,电解质失衡、肝肾功能损害等。(根据WHO评分)。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t检验、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略)

  3  讨论

    排卵障碍是导致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常用克罗米酚排卵,但其可影响子宫内膜发育,存在“高排低孕”问题[2]。HMG为当前最有效的诱发排卵剂,排卵效果肯定。它与HCG联用可促进卵泡生成和发育,同时能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并可模拟生理性的促黄体生成素的高峰而促发排卵、促进和维持黄体功能,使黄体合成孕激素,维持妊娠,但在使用过程中,促性腺激素可对卵巢过度刺激引起卵巢病理改变和激素内分泌变化,以及继发的全身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管体内液外渗造成循环障碍,而导致OHSS发生;同时由于雌激素水平过高,对子宫内膜发育造成不良影响,降低了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不利于胚胎着床,从而降低受孕率,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根据中医理论分析,机体受到外来因素(阳邪)刺激后,易伤及肾阴及气血,阴液耗损,虚火上炎,阳热充斥,气血瘀滞,导致机体平衡失调,气血运行失常,最终破坏了机体的内环境,影响受孕。

中药滋阴调冲汤方中以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药益脾固精;山萸肉补益肝肾;茯苓渗脾湿,助山药以益脾;丹皮清泻肝火;知母、黄柏清热燥湿;旱莲草、女贞养肝益肾;龟板胶具有滋阴养血之功,诸药合用共凑滋阴降火抑阳、行气活血调冲之效,使脏腑阴阳保持平衡,气血冲任达到调和,从而保护了机体的内环境,提高免疫机能,使临床OHSS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受孕率明显提高。         本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促排卵治疗虽较单纯使用HMG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发生OHSS及受孕率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P<0.05)。因例数有限,需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 妇产科学.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8.

  2 王颖,李美芝,赵一鸣.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失败的相关因素探讨.生殖与避孕,2006,20(6):34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