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征
发表时间:2012-01-13 浏览次数:390次
作者:郝进芳,李卫勇,王福霞 作者单位: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宁夏 银川 750004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特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非生理性的凝结,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我国尚无确切的报道,但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有关DVT流行病学方面的报道较少。本文搜集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患者中经彩超检出的255例DVT患者资料经过综合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搜集了本院4年中因各种原因疑及DVT住院患者743例,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DFI)等方法检查,确诊病例255例,检出率为34.3%,病程最短2 d,最长达10余年。男性144例,占56.5%,女性111例,占43.5%,男∶女=1∶0.77。2004~2007年4年中检出DVT依次为32、49、52、122例,似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1.2 仪器和方法 彩色超声检查采用美国惠普公司Hpimage Point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7 MHz。患者仰卧位,双下肢伸直依次检查髂外、股、胫前、胫后静脉,然后取俯卧位查腘及其他小腿肌肉静脉丛。观察静脉腔及瓣膜情况。CDFI观察静脉血管腔内血流充盈情况及血流方向,脉冲多普勒(PWD)检测血流速度,同时做血管加压试验,乏氏试验和远端肢体挤压试验。
1.3 诊断标准及分类 参照专科教材〔2〕。
2 结 果
2.1 本组DVT发病年龄分布情况观察 发病年龄最小11岁,最大者83岁,41~60岁组为高发年龄段,大于60岁者次之,小于41岁者较少。DVT发病与年龄无相关性。
2.2 DVT多种易患因素 本组255例患者中创伤及手术后患者患病率占首位69例(27.1%),其次为心脑血管疾病40例(15.7%),久卧37例(14.5%)及糖尿病36例(14.1%)。其他因素有39例(15.3%)。
2.3 DVT患者居住分布情况 255例DVT患者中,居住在农村138例,占54.1%;居住在城市(县及县以上)117例,占45.9%。
2.4 职业分布情况 农民最多114例(44.7%);其次为离退休人员57例(22.3%);较少的为4名学生,2名军人占2.4%,;在职干部38例(14.9%),在职工人40例(15.7%)。
2.5 血栓类型分布 在255例DVT患者中,急性血栓62例,占24.3%;亚急性血栓145例,占56.9%;慢性血栓48例,占18.8%;中央型血栓62例,占24.3%;周围型血栓106例,占41.6%;混合型血栓87例,占34.1%。单左下肢140例,单右下肢89例,双下肢26例,左∶右=1∶0.64。2006~2007年中经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确诊DVT并发肺栓塞者42例(2004~2005年该项资料不全)。
3 讨 论
3.1 DVT的临床特征 通过本组DVT患者观察分析,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跨度颇大,在11~83岁。虽然高发年龄段集中在41~60岁,患病几率超过了整个患病人群的一半,占53.7%,这说明DVT可以在任何年龄组出现;其次为≥61岁的老年人,占26.7%。确诊最小的1例DVT患者为11岁男孩,罹患颅咽管瘤术后20 d,这在既往的报道中较为少见。本组DVT患者居住在农村者略多于城市,前者占54.1%,后者占45.9%。职业分布中以农民患病率最高,占44.7%,在职干部、工人均在15%左右,极少见的其他人群为军人2人、学生4人。分析这些特点作者认为,DVT在农民患病较多的原因可能与个体文化水平层次、医疗保健意识的差异有关。本研究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多于右下肢,究其原因很可能与右侧髂总动脉跨越左髂总静脉,对左髂总静脉产生张力性压迫有关〔3〕。
3.2 DVT的易患因素 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这三大因素是DVT形成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中创伤及手术后成为各种易患因素之首,占27.1%,分析为中老年人常常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疾病,加之行走不便久卧,血液本身处于高凝状态,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持续高血糖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增加,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多,对血管产生毒性作用,降低细胞的变形能力,使血黏度增加,而且糖尿病患者体内蛋白的非酶糖基化导致红细胞膜对磷酯酶的敏感性增强,引起血流缓慢,微循环缺氧及血流灌注不足,以上因素均使糖尿病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4〕易患DVT。在老年病人中,罹患恶性肿瘤后也易并发DVT,本组占13.3%。有研究表明,肿瘤细胞能激活凝血系统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血液淤滞及部分血小板异常〔5〕,均会诱发DVT。临床医护人员应注意对此类人群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并给予必要的特殊护理,有望降低DVT的患病率。
3.3 DVT检出率逐年升高 分析本组资料发现DVT检出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很可能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有关:①既往包括医务人员在内对DVT疾病的认知深度不够,疏忽了下肢肿痛的深究或很少疑诊DVT,造成部分病人漏诊;②即使怀疑DVT,限于当时检查DVT的“金标准”——下肢深静脉造影技术,检查价格昂贵,有创、并发症多,适应证窄等使部分患者检查受到限制,难以确诊;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DVT,无创、方便、快捷、敏感性高、可重复观察诊治效果等优点已被广大临床医师所公认,然而本地区该项设备与技术引进相对较晚,有可能使既往相当一部分DVT病例未能得到及时诊治。因此,我们认为本地区DVT逐年升高趋势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患病率增加。
3.4 DVT极易并发肺栓塞 资料显示80%~90%的肺栓塞病人并发于DVT〔6〕。DVT一旦形成,治疗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常遗留下肺栓塞和静脉血栓后遗症等。本组病例中(2006~2007年)因呼吸困难、胸闷、紫绀等重度缺氧症状入住呼吸科,经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确诊肺栓塞后申请CDFI检查下肢深静脉者75例,共查出DVT 42例,并发率高达56.0%。
综上所述,DVT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血管性疾病,由急性血栓所引发的肺栓塞是临床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其远期并发症对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熟知本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对挽救患者生命及改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石美鑫.实用外科学(上)〔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2826.
2 杨春明.外科学原理与实践〔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90300.
3 程莉莉,崔 蕾,何 艳.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6;15(4):1801.
4 韩梅清,吴 文,孙 诚.糖基化血红蛋白对并发脑梗死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0;21(10):8634.
5 范欣荣.血栓性静脉炎和抗凝〔J〕.世界医学杂志,1999;3(4):7980.
6 刘仁树,黄建群,史以珏.现代急症内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