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双波长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研究

发表时间:2014-09-28  浏览次数:979次

小儿病毒性肠炎是临床常见病,起病急,并发症严重,常给患儿及家属造成很大身体及心理负担。2012年5月~2013年3月对 119例小儿病毒性肠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波长半导体激光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238例小儿病毒性肠炎患儿,患儿的诊断均符合急性腹泻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19例。观察组男71例,女48 例,年龄3~24个月,平均(15.24±2.76)个月。发热91例,呕吐114例;轻度脱水73例,中度脱水46例,病程6 h~5 d,平均(2.3±2.1)d,大便8~14次/d。对照组男72例,女47例,年龄 3~23个月,平均(15.78±2.31)个月。发热92例,呕吐113例;轻度脱水74例,中度脱水45例,病程6 h~5 d,平均(2.4±2.3) d,大便8~18次/d。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病毒、营养支持、退热、保护胃肠黏膜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双波长半导体激光治疗,用激光仪在患儿脐周、中脘穴进行照射,输出功率A波长100~600 nm,7 min/d。观察两组患儿呕吐、发热、大便次数等情况。

1.3 疗效标准:显效:治疗72 h内全身症状消失,大便恢复正常。有效:治疗72 h内全身症状改善,大便次数、性状明显好转。无效:治疗72 h内全身症状、大便均未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119例,总有效113例,总有效率为 94.96%;对照组总有效93例,总有效率为78.1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 =14.44,P<0.01)。

2.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治疗72 h后,观察组发热、呕吐、腹泻消失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病原体以轮状病毒常见,该病毒主要侵犯小肠的微绒毛上皮细胞,使其凋亡,从而减少双糖酶的分泌,乳糖不能被消化吸收,引起腹泻[1];炎性反应病变可破坏小肠功能,引起水与电解质吸收减少而分泌增加,引起腹泻。半导体激光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输出波长为650~850 nm的照射头可深入组织内部,其光能量被组织吸收,对机体产生刺激调节作用,从而促进细胞再生,并能减轻组织水肿,对抗病毒、消除炎性反应都有好的效果,同时能消除局部代谢物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2]。激光皮肤透射率大,通过对神经的调节而调节肠道液体的分泌与吸收。有资料证实,激光照射可刺激穴位处的神经,其产生的冲动可通过神经、经络、体液等途径对机体进行调节,从而发挥其消肿、抗炎、增强机体免疫、扩张血管的作用[3]。本组资料中,观察组119例的总有效率为94.96%;对照组 119例的总有效率为78.1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72 h后,观察组发热、呕吐、腹泻消失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波长半导体激光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效果比常规治疗好。总之,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在给予抗病毒、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对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双波长半导体激光效果较好,可以抗病毒、调节婴儿胃肠道功,缩短患儿病程,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4 参考文献

[1] 李金旭,任麦存.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佐治小儿腹泻40例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1,27(21):78.

[2] 张宝震,刘建丽.半导体激光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1,33(5):715.

[3] 刘凤云,宋文欣.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婴儿腹泻[J].激光杂志,2004,25(4):75.

[收稿日期:2014-06-18 编校:郑英善]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