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人性化护理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4-09-04  浏览次数:862次

患儿进入手术室可能会对陌生环境会产生心理恐惧,表现紧张、焦虑或哭泣等,这样使得麻醉诱导及围手术期内应激反应有所增强,有的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及行为异常,如学习、生活方面影响等。最后笔者通过麻醉诱导中实施有效地护理干预,结果上述异常心理能够得以改善,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6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6.5岁,平均5.1岁。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16.6岁,平均5.0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常规实施的麻醉诱导期间护理干预措施,术前访视患儿,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讲解术前准备事宜,嘱咐做好禁饮食时间,同时告知患儿及家属有关麻醉及手术情况。手术当天,患儿和家属分离,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室巡回护士把患儿带带到手术室内实施麻醉诱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①营造麻醉诱导环境。麻醉诱导室内有适合患儿的装饰品,如张贴图画,摆放玩具,播放儿歌或小儿故事等,目的缓解患儿对麻醉诱导室的陌生感。 ②使用能让孩子听懂的语言,做到热情和蔼,在交流中要避免使用严厉的语言,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多表扬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患儿配合我们的医疗及护理行为。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儿在麻醉诱导期间的配合情况,分为3个级。其中表现安静不哭闹,情绪稳定、不紧张、不焦虑的,视为配合;虽然情绪焦虑不安,有哭泣,但较配合的,视为比较配合;表现苦闹,对治疗和护理操作表现极不合作的,视为不配合。

1.4 统计学处理:两组患儿观察指标和结果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下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麻醉诱导期间对医疗和护理操作配合情况比较:观察组麻醉诱导期间配合共21例,比较配合8例,不配合1例,观察组麻醉诱导期间配合和比较配合所占比例为96.7%;对照组麻醉诱导期间配合共12例,比较配合9例,不配合9例,对照组麻醉诱导期间配合和比较配合所占比例为70.0%。观察组麻醉诱导期间配合和比较配合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麻醉诱导期间,患儿可因为父母分离和对陌生的手术室环境及医护人员等产生不良心理情绪,表现紧张、焦虑、恐惧等[1-4];也可因为静脉穿刺操作而使患儿产生哭闹。这些不利因素会影响麻醉诱导和手术的顺利进行。人性化护理是以患儿为中心,尽量满足患儿需要的一种护理干预模式。本文结果显示,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对医疗和护理操作配合程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4 参考文献

[1] 张永红.人性化护理对小儿心外科患儿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3,28(3):171.

[2] 朱志华,黄 敏,王 娜,等.人性化护理在普外科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30(3):5917.

[3] 高 冰.浅谈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2(2):116.

[4] 杨红军,白晓东.人性化护理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临床医生,2012,6(1):53.

[收稿日期:2014-01-10 编校:李晓飞]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