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原体肺炎58例临床诊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4-03-26 浏览次数:678次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P)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间质及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临床多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是儿科常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已成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占儿童肺炎的10%~20%[1]。近年来,儿童支原体肺炎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趋向幼龄化,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成长带来严重的危害,甚至会导致死亡。为了提高MPP的临床确诊率和诊治疗效,引起社会的关注,笔者对2011年2月~2013年2月58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所收治的58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6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7.3±2.4)岁;女22例,年龄8个月~13岁,平均(7.6±1.9)岁。平均热程为(5±3)d。按照年龄分为三组,婴儿组:≤3 岁,16例,占27.59%;学龄前组:~6岁,14例,占24.14%;学龄组:>6岁,28例,占48.28%。所有患者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2]。
1.2 临床表现:MPP患儿临床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发热等,部分伴有黏痰。患儿发热多不规则,最高可达40.2℃,平均热程为(5±3)d,其中>1周3例。58例患儿中41例表现为呼吸音粗糙,占70.69%,26例(44.83%)伴有湿啰音,少数伴有哮鸣音。大部分患儿精神状态不佳,部分表现为喘息、胸痛、呕吐、腹痛腹泻等。
1.3 实验室检查:采用Serodia MycoII试剂盒,检测血清特异性 MP-IgM抗体,52例首次检测即呈现阳性,6例患儿检测结果为阴性,后做双份血清抗体检测呈阳性。所有患儿均送检血样进行血常规检查,其中外周血白细胞(WBC)正常38例(65.52%), WBC>10.0×109/L 12例(20.69%),多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增高,WBC<4.0×109/L者8例(13.79%)。血清转氨酶异常3例,低血钾4例。
1.4 胸部X片:影像学表现多样,按病变区域间质改变和肺泡炎性变等分为小斑片浸润性28例(48.28%),间质浸润21例(36.21%),肺门阴影增浓6例(10.34%),节段或叶型实质浸润3例(5.17%)。其中婴幼儿以斑片状阴影多见,学龄儿以节段性、大片状阴影常见。
1.5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确诊前均采用头孢类抗生素或青霉素进行治疗,确诊后静脉滴注红霉素,30 mg/(kg·d),连续治疗 1周后,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 mg/(kg·d),连续治疗3 d后停药4 d,待病情好转改为口服阿奇霉素,10 mg/(kg·d),总疗程 2~4周。可根据患儿临床病情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止咳化痰药、解热平喘药等联合治疗。
1.6 疗效标准:治愈:患儿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实验室检查均正常。显效:病情明显缓解,部分症状未完全消失。好转:病情部分缓解。无效:病情无缓解或加重。
2 结果
经过1个月治疗后,治愈38例(65.52%),显效14例(24.14%),好转4例(6.90%),总有效率为89.66%。
3 讨论
MPP患者多表现为发热、持续性咳嗽,并伴有肺部器官并发症,机制目前有待研究。临床多通过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胸部X线片等进行诊断,经由血清MP-IgM抗体检测进行确诊。肺炎支原体是儿科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的病原体,通过黏附在呼吸道表面引发呼吸道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由于其没有细胞壁,故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大环内酯类等较为敏感,考虑到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副作用,临床多以大环内酯类为主。
4 参考文献
[1] 汪玲娟.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45例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 [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18.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