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23 浏览次数:630次
当前时期,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不断增加,家长对于孩子的关注程度大幅度提高,儿童护理的专业技术条件与服务水平在这一环境中被逐步抬升,护理人员改进儿童护理工作状况势在必行[1]。然而,由于儿童年龄小、活泼好动、无法用言语进行清晰顺畅地表达,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时往往不能够使用语言与患儿展开良好的沟通交流,肢体语言沟通便成为护理的关键手段,就调查资料显示,目前肢体语言沟通护理占据到儿童病房护理沟通比例的 65%左右,受到广大护理人员高度青睐[2]。为掌握肢体语言沟通护理的具体工作方法及其护理的临床效果,对136例患儿展开了对比护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儿科门诊2011年3月~2012年7月136 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男85例,女51例,年龄1.2~10.8岁,平均(6.8±3.1)岁。患儿病症:肺炎49例,肾病综合征30例,特发性紫癜26例,急性肾炎15例,脑炎9例,秋季腹泻7例。在患儿家人同意后,采用随机法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6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护理人员按照临床护理常规方案为对照组68例患儿展开护理工作,而以常规加肢体语言沟通联合护理方案对护理组68例患儿实施护理。肢体语言沟通护理具体内容如下所示:①面部表情:护理人员始终面带微笑进行护理,照顾到所有的患儿,借助眼睛与患儿进行目光交流,向患儿传递友善、温和、真诚、鼓励、高兴、赞赏的眼神,使患儿接受良性信息,同时还要以此面部表情与患儿家长进行表情沟通,以增加患儿家长内心的满意度与安定感。②肢体语言:在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要保证仪表整洁、清新、干净,行走姿势大方稳重,揉捏抚摸患儿的动作娴熟轻柔,适时握住患儿小手,或抚摸小儿额头,帮助患儿增加勇气。 1.3 疗效标准:以Kendrick等所设计的满分为100分的护理质量评定标准,记录评定患儿护理质量,将患儿对医嘱的遵从性等为四个等级。完全接受:患儿对于治疗全程均未出现任何恐惧或抵触情绪。部分接受:愿意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但部分配合不好。完全抵触:患儿恐惧、哭闹、挣扎、拒绝治疗、不肯合作。部分抵触:愿意接受治疗,但对医生治疗持抵触逃避态度,主动配合。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8.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x ± 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在接受护理之后,护理组患儿在完全接受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完全抵触方面则明显比对照组患儿低(P<0.05)。而且,护理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分别获得了(93.82±5.43)分、(83.21±4.51)分的平均护理分数,前者也要比后者高出许多(P<0.05)。由此可见,护理组患儿护理效果明显地优于对照组中患儿的效果。详见表1。
3 小结
临床研究结果证明,护理人员在对平素被称为哑科的儿科病患进行护理时,普遍面临着语言沟通的困难,难以掌握患儿的病状情况及患儿需求,容易使患儿家长出现焦虑感,造成患儿对治疗的抵触态度,而采用肢体语言沟通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则可以帮助护理人员顺利地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之间的纠纷事件[3]。我院对136例患儿进行的对比护理结果也恰好验证了这一结果,因此,在未来进行护理工作时,肢体语言沟通方法应得到进一步地推广。
4 参考文献
[1] 戚永贞.浅谈小儿护理的关键[J].医学信息,2011,24(9):4415.
[2] 汪晓珍,卢贤秀,柳炎珍.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54.
[3] 李 雁.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187. [收稿日期:2013-05-09 编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