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小儿清热宁颗粒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21  浏览次数:566次

  在医学临床治疗中,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发病率较高的类型,治疗中滥用抗生素不利于患儿的健康,并且增加了医疗费用支出,运用小儿清热宁颗粒开展对症治疗,能够取得较好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患者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1~11岁,平均6岁。全部患者就诊时均伴有体温升高、咳嗽以及咽喉肿痛和扁桃体肿大等方面症状。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全部患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本组患儿均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肝肾功能损害,病程不超过48 h,体温大于37.5°,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出现异常,临床具有体温升高、咳嗽以及咽喉肿痛和扁桃体肿大等方面症状。 1.3 疗效评定:临床治疗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痊愈、显效及有效总人数统计为总有效人数。痊愈:开展治疗72 h内体温降至正常范围,并观察72 h未出现反弹,咳嗽以及咽喉肿痛和扁桃体肿大等方面症状消失,血象指标恢复正常值;显效:开展治疗72 h内体温降至正常范围,并观察72 h未出现反弹,咳嗽以及咽喉肿痛和扁桃体肿大等方面症状大部分消失或明显缓解,血象指标接近正常值;有效:开展治疗72 h内体温有下降并出现反弹现象,咳嗽以及咽喉肿痛和扁桃体肿大等方面症状有所缓解或部分消失,血像指标有改善;无效:无上述指标[1]。 1.4 治疗方法:治疗组患儿运用小儿清热宁颗粒进行口服治疗,4 g/包,5岁以内患儿剂量为4 g,2次/d,超过5岁患儿剂量加倍[2]。对照组患儿运用双黄连口服液进行口服治疗,10 ml/支,3 岁以内患儿剂量为10 ml,3次/d,超过3岁患儿剂量增加50%。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不再使用其他种类药物,3 d为1个疗程。 1.5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对比数据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极有可能引发心肌炎以及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会对患儿生命安全产生影响。其发病机理主要为病毒引发,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目前临床治疗中侧重于开展抗生素治疗,在基层医疗机构使用更为常见,部分药物在使用上属于预防性质,能够增加患儿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3]。运用中药抗病毒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小儿清热宁颗粒制剂主要成分为黄芩、板蓝根、金银花以及水牛角浓缩粉、牛黄、冰片和柴胡、羚羊角粉等,有效成分中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作用,具有强烈的杀菌抗毒功效,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以及流 感杆菌、呼吸道合孢病毒等作用更为显著,对于患者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增强方面作用明显,从而缓解临床症状,对控制感染方面发挥作用[4]。本研究中,治疗组运用小儿清热宁颗粒进行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出现不良反应人数为1例,不良反应率为2.5%,而对照组运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总有效率为77.5%,出现不良反应人数为4例,不良反应率为10%,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小儿清热宁颗粒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的优点,具有临床使用推广价值。

4 参考文献

[1] 姚瑞华.小儿清热宁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床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7(8):269. [2] 马晨晨.小儿清热宁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9例报告 [J].中原医刊,2009,5(4):159. [3] 王俊雅.小儿清热宁与尼美舒利联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89例[J].医药导报,2009,11(2):89. [4] 邱丽蓉.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11,4(1):66. [收稿日期:2013-03-27 编校:潘宏竹]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