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危险因素研究

发表时间:2014-01-21  浏览次数:641次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早产儿出生率越来越高;同时围生医学技术的进步,早产儿成活率也越来越高[1],但其生活质量是医学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难题。早产儿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脱离母体后面临着许多生存挑战,早产儿的并发症较常见,尤其是喂养问题,最常见是喂养不耐受(FI)[2],往往延长了其住院时间、降低了存活率,影响宫外的正常生长发育,降低早产儿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早产儿FI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FI提供帮助。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9月在广西平南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活产早产儿病例。入选条件:①胎龄<37周;②生后6小时内入住我院新生儿科,并且住院时间>14 d。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肠道先天畸形、严重的畸形、其他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病例均排除在本研究之外。符合条件早产儿共86例,其中男56例,女30例。

1.2喂养方法: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分会2007年发布的《早产儿管理指南》[3],根据其吸吮和吞咽功能,选择鼻胃管喂养或经口喂养。肠内喂养在生后6小时开始,选择微量肠道喂养,由静脉营养补充不足部分能量,并逐步过渡到全部胃肠内喂养。

1.3FI诊断标准:董梅诊断标准[4]:①多次呕吐;②胃内残留奶超过上次喂入量的30%;③消化道出血;④腹胀;⑤禁食2次以上;⑥满14天喂奶量<8 ml/(kg.次)。

1.4危险因素分析:影响因素共18个。产前因素8个:宫内窘迫、分娩方式、产前使用激素、羊水、胎盘、胎膜、脐带、母体;产后因素10个:出生体重、胎龄、性别、双胎、围产期感染、RDS、机械通气、贫血、高胆红素血症、氨茶碱应用。

1.5统计学方法: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率比较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产前因素与早产儿FI的关系:结果见表1。

2.2产后因素与早产儿FI的关系:结果见表2。

2.3早产儿FI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3。

本研究结果显示,86例早产儿中共33例发生FI,发生率为38.3 %。通过对产前和产后单因素分析显示:共12个危险因素与早产儿FI发生相关(P<0.05)。再将此12个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用似然比前进法筛选相关变量,以α=0.10为检验水准。共6个变量有统计意义,如表3。其中胎龄的OR值为0.306,产前使用激素的OR值是0.117,说明胎龄、产前使用激素是早产儿FI的保护性因素;胎儿宫内窘迫的OR值是7.129,胎盘异常的OR值是6.662,围产期感染的OR值5.187,使用氨茶碱的OR值是8.986,说明此4个变量均是早产儿FI的危险因素。

3讨论

目前,全球早产儿出生率越来越高。美国1990年早产儿出生率为10.6%,而2005年出生率为12%~13%,上升了约20%[5];2005年我国学者对国内22个省市62所医院市统计显示国内的早产儿发生率由原来的5%上升为8.1%[6]。国内外报道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约25%。

大多数新生儿营养专家认为,早产儿的营养目标应该是出生后生长发育接近相同胎龄宫内生长发育速度水平[7],但实际上大多数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达不到喂养营养需求,使其出生后出现宫外生长受限,重者致营养不良,影响生活质量。其中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肠道营养的一个不利因素。目前尚无统一的早产儿FI诊断标准,各专家报道的FI发生率有一定差异[8]。但其研究相关因素多为:呕吐、胃残余量、腹胀、胃出血、被禁食次数、喂奶进度等。本研究采用董梅的诊断标准。本研究结果与以往文献研究结果相近,早产儿FI发生率为38.3%,且与胎龄、出生体重等多种因素相关。

本研究经单因素分析和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内窘迫、胎盘异常、围产期感染、氨茶碱的使用是发生FI的高危因素。新生儿存在宫内窘迫等缺氧因素时,机体的保护机制会重新分配体内的血液,优先对脑、心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供氧,而减少胃肠道等器官的血供,导致其缺血缺氧性损伤,消化功能等受损;在应激状态下,还可能会合并胃肠激素分泌异常,影响胃肠道功能,故存在宫内窘迫等缺氧因素的早产儿更易发生FI。国内外多位学者的研究也显示缺氧、窒息为早产儿FI的危险因素。胎盘的内分泌功能十分活跃,其分泌的多种肽类激素如生长因子、人胎盘催乳素等,有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器官成熟的作用[9]。故胎盘异常有可能会影响到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围产期感染的早产儿FI发生率为81%,无围产期感染发生率为6%。母亲因素上行感染可导致羊膜炎等,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并会吸入污染的羊水而发病;治疗过程中留置胃管等侵入性操作,亦增加感染的机会,甚至引起败血症,导致FI。氨茶碱是影响早产儿FI的另一危险因素,据研究呼吸暂停与喂养不耐受无显著相关,考虑氨茶碱影响FI可能为药物本身作用[10]。氨茶碱为碱性,主要药理作用是扩张支气管、胃肠道平滑肌,减少肠蠕动,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从而导致FI。

胎龄是FI发病的保护因素。胎龄越小的早产儿,其胃肠功能越不够成熟,FI越容易发生, FI的发病率随胎龄增大呈逐步下降趋势,此与多方面文献报道相符[11]。本研究示≤32周早产儿FI发生率为69.2%,32~34周发生率37.5%,≥34周发生率为10.7%。胎龄越小,吸吮、吞咽功能越差,在30周以前胃肠收缩功能比较紊乱,34周始逐渐协调。并且乳糖分解酶只有到32~34周时才有功能[12]。而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早产儿FI发生率为19.5%,未使用者发生率高达55.5%。糖皮质激素可促进胎儿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故认为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也是早产儿FI的保护性因素。

综上所述,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比较常见的问题[13]。及早防治早产儿FI发病的高危因素,如避免感染、缺氧,掌握好氨茶碱使用指征,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胎儿成熟,注重胃肠功能的保护,早期微量喂养,适当的早期干预如非营养性吸吮、新生儿抚触等,可减少早产儿FI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生活质量。

 

4参考文献

[1]李旭丹,郝彦勇.早产儿肠外营养的疗效研究 [J].吉林医学,2012,33(28):6065.

[2]王丹华.关注早产儿的营养与健康[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4):1049.

[3]《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早产儿管理指南[J].继续医学教育,2007,21(1):32.

[4]董梅,王丹华,丁国芳,等.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87.

[5]Vlaardingerbroek  H,van  Goudoever JB,van  den  Akker  CHP. Initial nutritional Management of the preterminfant[J].Early  Hum  Dev,2009,85 (11):691.

[6]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9-60.

[7]American  Academy  of  Dediatrics  Committee  on  Nutrition.Nutriccional  needs  of  low-birth-weigt  infants[J]. Pediatrics,1985,75(5):976.

[8]ANERSON  DM.Nutritional  assessment  an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for the Preterm  infant[J].Clinic  in Perinatology,2002,29(2):313.

[9]Murphy VE,Smith R,Giles WB,et al.Endocrine and paracrine regulation of hum an fetal growth.The role of the mother,placenta and the fetus[J].Endocr Rev,2006,27(2):141.

[10]谢彦奇,陆俏群.不同血药质量浓度氨茶碱对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14):1112.

[11]舒桂华,朱玲玲.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相关因素的探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6):690.

[12]李松,黄德珉.消化系统功能发育.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58-459.

[13]何国庆.小剂量依托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J].吉林医学,2012,33(34):749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