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口服液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1-15 浏览次数:597次
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期比较常见,约有50%足月儿,以及 80%早产儿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1] 。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如果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则可能会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甚至出现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及死亡等严重后果。2010年以来,新生儿科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的方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儿科所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20例,诊断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2]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1~28 d,平均9.5 d。治疗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1~28 d,平均10.6 d。两组病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病儿给予蓝光照射治疗(每天照射累计8~12 h,疗程5 d),1周以内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342 μmol/L者静脉滴注入血白蛋白1 g/kg,用1~2 d。治疗组则是在蓝光照射的基础上,每天同时口服茵栀黄口服液,3 ml/次,3次/d,疗程共 5 d。
1.3 疗效判定标准:血清胆红素测定:两组患儿均于入院后治疗前及治疗5 d后分别采静脉血,进行血清胆红素测定。治愈:治疗5 d皮肤黄疽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有效:治疗5 d皮肤黄疽减轻,但血清胆红素未完全降至正常水平;无效:治疗5 d后血清胆红素无显著下降,甚至上升。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0.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 )表示,采用t和χ2 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由于新生儿本身胆红素代谢的自身特点,肝脏功能尚不成熟,肝脏摄取非结合胆红素功能较差,所以容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特别是在感染、窒息、早产等情况下,黄疸更为明显,并更容易并发胆红素脑病。胆红素的神经损害具有高度选择性,苍白球是最常受累的神经核团之一[3] 。约5%~10%的新生儿黄疸是需要干预治疗的病理性黄疸。所以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就显得极为重要。茵桅黄口服液中除含有茵陈外,还含有金银花、黄苹,以及桅子等提取物,从而具有清热利湿、利胆护肝、增加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泄,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从而起到退黄功效,能降低血中胆红素[4] 。综上所述,茵栀黄口服液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作用肯定,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4 参考文献
[1] 黄德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6):526.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86.
[3] 毛 健,富建华,陈丽英,等.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苍白球磁共振成像特征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24.
4] 张春莲,曹树军.茵桅黄白汤防治新生儿黄疽123例分析[J].中医杂志,2000,41(2):102.
[收稿日期:2013-05-30 编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