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阑尾炎32例诊治分析
发表时间:2009-09-14 浏览次数:549次
小儿阑尾炎32例诊治分析作者:徐新平 作者单位:839000新疆哈密市大泉湾乡卫生院 【摘要】 目的:总结小儿阑尾炎的诊治经验。方法:对32例经手术确诊的小儿阑尾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性阑尾炎7例,化脓性阑尾炎14例,坏疽性阑尾炎4例,阑尾穿孔7例。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1例,盆腔脓肿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均经治疗痊愈出院。结论:早期诊断、尽早手术,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 小儿 阑尾炎 手术 资料与方法 2000~2006年收治小儿阑尾炎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3~12岁,平均7.2岁;急性穿孔性阑尾炎11例,穿孔率34.4%。发病至就诊时间:<12小时7例,12~24小时9例,24~48小时14例,48~72小时2例。 临床表现:均有发热(37.5~39℃),转移性右下腹痛15例,上腹痛3例,全腹痛6例,下腹及脐周痛8例。伴呕吐、纳差不适9例,腹泻17例。体征:右下腹固定压痛26例,脐周及下腹压痛6例,局部肌紧张及反跳痛8例,全腹肌紧张及反跳痛14例。 化验检查:32例均有白细胞增高,其中WBC>20×109/L 8例,(15~20)×109/L 18例,<15×109/L 6例。腹腔穿刺液检查发现脓球7例。 治疗方法:均行手术切除阑尾治疗。其中13例临床症状、体征典型者在入院3~5小时内手术,另19例入院时疑似患儿先应用广谱抗生素及甲硝唑抗炎治疗及密切观察,多在12~24小时手术治疗。手术证实:单纯性阑尾炎7例,化脓性阑尾炎14例,坏疽性阑尾炎4例,阑尾穿孔7例。8例局限性腹膜炎用纱布条抹干净腹腔内脓液,不做腹腔冲洗,11例坏疽穿孔阑尾炎伴弥漫性化脓性腹膜炎则先吸净腹腔内脓液,再用0.5%甲硝唑冲洗腹腔,切口旁另戳孔置腹腔胶管引流(术后3天左右拔除)。手术切口均用0.5%甲硝唑冲洗。 结果 本组术后均恢复顺利,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1例,盆腔脓肿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经积极治疗临床治愈。 讨论 由于小儿解剖学的特殊性,小儿阑尾炎诊断一经确诊,则多主张手术治疗为主,在掌握手术指征时除须避免误诊外,对婴幼儿及异位阑尾炎等疑似病儿,如果经过6~12小时密切观察仍不能排除阑尾炎者,则手术指征应适当放宽。对病程超过24小时以上者,术前应注意患儿有无脱水、中毒及低钾等状况,并对症作静脉补液以及应用抗生素治疗。 腹腔放置引流管问题:对弥漫性腹膜炎、阑尾周围脓肿、阑尾残端处理欠可靠等情况下,置管引流指征应适当放宽,引流物应以管道引流为主,通常多选用橡胶管引流,一般放置在病灶周围或盆底部位。引流目的是使腹内渗液迅速排出体外,以便控制炎症,减轻中毒症状,减少并发症。由于小儿腹围相对较小,当伤口距引流口较近,腹内渗液可沿引流管边缘溢出直接污染伤口,从而增加伤口感染的可能,因此,引流管应选择距切口稍远位置,并另戳孔引出,术后引流管接负压引流,脓液经胶管直接进入负压瓶,可减少渗液直接污染伤口的机会。 降低切口感染问题:伤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最为多见的并发症,有资料报道穿孔性阑尾炎感染率高达14.4%~67%[1],本组切口感染仅为3%,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有助于降低切口感染发生:①对于术中切口的出血点,应尽量避免线扎,采用钳夹止血,使切口内的线结异物数目减少。②剪开腹膜后,将腹膜外翻(保护切口,使切口腹膜化),避免腹内脓液直接污染切口。③术毕关闭腹膜后,0.5%甲硝唑浸泡冲洗切口2次。④切口要逐层缝合,缝线间距要适度,避免残留死腔。⑤术者应克服阑尾切除本身属污染手术的麻痹思想,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参考文献】 1 Willis AT,Fiddian RV.Metronidazole in the prevention of anerobic infection.Surgery,1983,9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