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和咪达唑仑用于小儿全凭静脉麻醉

发表时间:2009-09-14  浏览次数:523次

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和咪达唑仑用于小儿全凭静脉麻醉 作者:张艳花 陈静    作者单位:457000河南濮阳市妇幼保健院     【摘要】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和咪达唑仑在小儿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6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入手术室后分别静注负荷剂量氯胺酮0.3mg/kg、瑞芬太尼0.1μg/kg、咪达唑仑0.05mg/kg全凭静脉麻醉。结果:患儿术中安静入睡,镇痛完善(镇静评分在5分以上)。术中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术毕苏醒时间缩短。结论: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和咪达唑仑用于小儿全凭静脉麻醉是较好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  瑞芬太尼 氯胺酮 咪达唑仑 全凭静脉麻醉 小儿    资料与方法    2006年5月至今收治ASAⅠ~Ⅱ级手术患儿42例,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56天~8岁,体重3.5~22.5kg。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呼吸循环系统无异常。手术部位包括:颜面、颈部8例,肝肠17例,会阴、四肢17例。    麻醉方法:患儿术前禁食6小时,术前0.5小时肌肉注射阿托品0.02mg/kg、苯巴比妥钠2mg/kg。患者在病房常规开放静脉,入手术室后静脉注射负荷量氯胺酮0.3mg/kg、瑞芬太尼0.1μg/kg、咪达唑仑0.05mg/kg,取仰卧位,肩背垫薄枕,保留自主呼吸,面罩吸氧2L/分,用思路高微量注射泵持续输注“氯-瑞-咪”合剂(氯胺酮100mg+瑞芬太尼0.1mg+咪达唑仑2mg+生理盐水20ml),前10分钟滴注速度为4~12ml/小时,随后维持在2~6ml/小时,根据术中情况调节注药速度。动脉血气样本于术前(T0)、术中15分钟(T1)、术中 30分钟(T2)和术毕(T3)采集,血气分析仪为NOVA5型。麻醉时间142.60±72.48分钟,手术时间129.26±61.08分钟。    监测与观察项目:用惠普监护仪每隔3分钟监测并记录血压平均压(MBP),连接监测心率(HR)、呼吸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SS采用Ramsay评分法[1],观察记录术中术后镇静深度。记录手术前后动脉血气变化、停药后苏醒时间。同时观察术中患儿分泌物、呼吸及有无躁动、谵语、清醒星恶心呕吐等。    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所有统计分析用SPSS10.0软件完成。    结果    一般情况变化结果:本组42例术中无呼吸抑制现象,呼吸音清,分泌物很少(无需清除);所有患儿Ramsay评分达5分以上,且安静无反应、无喉挛,镇痛完善(无须加用局麻药)。停药后苏醒时间8~26(12.34±6.16)分钟,患儿Ramsay评分为2分,无恶心呕吐、嗜睡、复发性呼吸抑制及精神症状等。    麻醉期间MBP、HR、R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间动脉血气变化:与术前比较,T1、T2、T3的pH和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和T3的PaO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T1、T2和T3的BE及T1的HCO3-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采用三种药物联合应用,鉴于氯胺酮有兴奋呼吸作用,抵消了瑞芬太尼μ2受体的呼吸抑制作用,目的在于减少瑞芬太尼和氯胺酮用量的同时获得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减少和避免芬太尼的呼吸抑制及氯胺酮的精神反应。本组病例未出现1例患儿呼吸抑制,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术中BE、HCO3-低于术前,可能与患儿术前禁食或术中输液有关。采用单次给药后连续输注技术,与传统的间断分次给药技术相比,连续输注技术不仅可以减少药物用量,还能避免血药浓度的上下波动,使术中的镇静水平相对平稳,停药后血药浓度又能快速下降,缩短恢复时间本研究结果表明,氯胺酮复合芬太尼和咪达唑仑应用于小儿全凭静脉麻醉即可满足手术需要,又可减少各自药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缩短苏醒时间,是一种较好的联合用药方法。    致谢:感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春亭教授的指导!【参考文献】    1 Ramsay MAF,Savere TM,Simpson BRJ,et al.Controlled sedation with alpaxalone alphadalon.Br Med J,1994,2:656.      2 夏时全.氯胺酮麻醉的不良.临床麻醉学杂志,1994,10(2):11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