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筛查及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04-05  浏览次数:413次

  作者:张应金,黄建伟,黄润忠,苏永棉,张金凤,廖南萍 作者单位:528300 广东顺德,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摘要】 目的 了解本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的发病状况,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胎龄≤36周,体重≤2.5kg)生后2周进行ROP筛查,并定期随访。将患儿全身状况及吸氧、 母孕期吸氧、 先兆子痫、 胎盘早剥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0例患儿全部完成了眼底筛查,在周边视网膜血管化或病变退化后终止随访。发现ROP 16例(26眼),ROP患病率为6.4%和5.2%,其中I期12例,Ⅱ期3例,Ⅲ期1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吸氧浓度、机械通气与ROP相关(P<0.05);母孕期吸氧、 先兆子痫、 胎盘早剥等因素与ROP发病无关。结论 早产、吸氧浓度高、机械通气是ROP的主要危险因素。对早产儿适时进行ROP筛查,并对发现的ROP早期进行有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可控制病变,降低早产儿的致盲率。

  【关键词】 早产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儿筛查;危险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 in our hospital and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 factors with the screening of prematurity.Methods January 2009- December 2010 neonatal hospital inpatient in preterm children (GA ≤ 36 weeks, BW ≤ 2.5kg) for 1 week after birth, performed ROP screening and regular follow-up. Children with systemic conditions and oxygen to the mother during pregnancy, oxygen, pre-eclampsia, placental abruption, and other factors were analyzed.Results 250 cases of children completed the retinal screening, peripheral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in degenerative disease or after the termination of follow-up. Found that ROP 16 patients (26 eyes), ROP prevalence rate of 6.4% and 5.2%, 12 cases of which I, Ⅱ 3 cases, Ⅲ of 1 case. Univariately analyzed the risk factors; gestational age, birth weight, time, oxygen, oxygen concentrat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ssociated with ROP (P<0.05); oxygen during pregnancy, preeclampsia, placental abruption, and other factors and the incidence of ROP.Conclusion Premature bir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oxyge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s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ROP. ROP in preterm children timely screening and early discovery of effective ROP retinal laser photocoagulation, can control the disease, reduce the blindness rate of premature children.

  【Key words】 premature infants;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neonatal screening; risk factor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是未成熟或低体重出生婴儿因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而导致视力严重丧失的疾病,是发达国家儿童致盲的首位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围产医学的进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成活率逐渐增高,相应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也逐步上升,造成儿童视力损害的比例增加,成为儿童致盲的重要原因。预防和治疗ROP已成为提高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并引起国内外医疗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本研究通过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在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6周,出生体重≤2.5kg的早产儿进行研究,按时进行ROP筛查,前瞻性调查ROP发病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ROP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250例(胎龄≤36周、出生体重≤2500g),其中男138例(55.2%),女112例(44.8%);胎龄(32.5±3.5)周,出生体重(1657.3±269.1)g。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对象的收集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胎龄≤36周的早产儿)。所有研究对象均记录其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吸氧时间、吸氧浓度、机械通气时间、新生儿窒息、有无输血、呼吸暂停、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等及ROP筛查结果。所有研究对象早产儿住院期间用氧均严格遵守2004年我国卫生部颁发《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

  1.2.2 ROP的筛查方法

  早产儿在生后2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定期眼底检查。患儿检查前1h使用5g/L托吡卡胺和5g/L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滴眼液(美多丽)点双眼,1滴/次,15min 1次,共2次。瞳孔充分散大后,用5g/L盐酸丙美卡因(爱尔凯因)进行表麻后在暗室内检查。早产儿呈仰卧位,儿童开睑器开睑,用RetCamⅡ[1]系统按照先右眼后左眼,先后极部视盘、黄斑,后颞侧、上方、鼻侧和下方的顺序依次进行详细的视网膜检查,并拍摄视网膜照片,并根据1984年的国际标准(ICROP),将视网膜病变分为1~5期。对ROP病例每周同样方法检查1次,直至矫正胎龄44周,而后每月检查1次,随访半年;对于3期以上病例及早行激光或手术治疗;对未出现ROP者每周检查1次,直至矫正胎龄44周。

  1.2.3 ROP的分期

  1984年的国际标准(ICROP),将视网膜病变分为1~5期: 1期:视网膜无血管区和有血管区之间有一清晰的分界线;2期:分界线呈嵴样隆起;3期:隆起嵴伴新生血管和纤维增生,此改变多发生于颞侧;4期: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与否分别称4A及4B期;5期:全视网膜脱离。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将胎龄、出生体重、有无吸氧、吸氧时间、吸氧浓度等分别进行变量赋值,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ROP患病率

  本研究共完成ROP随访的早产儿共250例,发现ROP共16例(26眼),ROP患病率为6.4%和5.2%,男10例,女6例,其中I期12例,Ⅱ期3例,Ⅲ期1例。

  2.2 相关因素分析

  2.2.1 早产儿孕周、出生体质量与ROP发生的关系

  在所有患儿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的几率随着出生体重的下降逐渐升高,且与体重≤1500 g 早产儿相比,体重为≥2000g 早产儿 ROP 的发生几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几率随着孕周的缩短逐渐升高,且与孕周≤30 周早产儿相比,孕周为≥32周早产儿ROP 的发生几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表1 早产儿出生体重、孕周与ROP发生的关系影响因素

  2.2.2 早产儿吸氧浓度、持续时间与ROP发生的关系

  与吸氧浓度≤400ml/L早产儿相比,吸氧浓度>400ml/L早产儿 ROP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氧时间≤3 d 早产儿相比,吸氧持续时间≥7d 的早产儿ROP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2.3 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选取ROP作为因变量,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吸氧时间、吸氧浓度、机械通气、窒息,输血、胎数等作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吸氧浓度、机械通气是ROP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见表3。表2 早产儿吸氧浓度、持续时间与ROP发生的关系影响因素表3 ROP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ROP于1942年由Terry首先报道,1984年正式命名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逐年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早产儿的生存质量,也使近年来因ROP问题引起的医疗纠纷呈逐年增多之势。不同国家不同地区ROP的发病率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中国家的ROP发病率为6%~18%,ROP是目前导致小儿失明的主要原因,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该病占儿童致盲率的5%~8%[2,3]。目前国际上已公认ROP的发生率可作为衡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质量的标准之一。

  本研究发现,本组研究对象ROP的患病率为6.4%,处于发展中国家ROP发病率的下限,这说明本科室所有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尽量控制SpO2在0.90~0.95之间,尽量避免氧中毒与氧浓度波动过大等情况的发生,对于减少ROP的发生率是行之有效的。

  目前RO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纵观近年来国内外眼科、新生儿科和妇产科的相关研究,吸入高浓度氧所致的氧自由基损害被认为是ROP发病的主导因素,发育未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对氧极为敏感,高浓度氧使视网膜血管收缩或阻塞,引起视网膜缺氧,由于缺氧产生血管增生因子,刺激视网膜发生新生血管[4,5]。国内外许多研究证实[6],胎龄、出生体重是ROP发病的重要因素,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ROP的发病率越高,早产儿视网膜不成熟是形成ROP的基础,这可能与早产儿视网膜血管系统极其不成熟、容易受损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胎龄是ROP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对于氧气在ROP发病过程中作用的意见尚不十分统一,最初人们发现ROP几乎均发生于出生后10天内曾给高浓度吸氧治疗的早产低体重儿,经儿科医生注意预防、减少高浓度给氧以后,本病的发病率曾下降,但随着产科技术的迅速发展,呼吸机治疗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早产儿的治疗,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的存活几率提高,本病的发病率又随之重新上升,因此,目前有较多的学者认为[7,8],“单就氧气而言既不是充分的也不是必要的致病因素”, 而“相对缺氧”才是主要原因,认为在相对缺氧状态下,氧自由基及氧化代谢产物形成过快,而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抗氧化系统存在缺陷,使得组织内抗氧化防御无法同步发挥作用,从而造成组织的损害而引起ROP的发生。ROP的产生与吸氧时间的关系亦尚存不同意见,有学者认为吸氧时间与发病无关[9]。本研究结果显示,高浓度吸氧、机械通气是ROP的主要危险因素,这可能与需高浓度吸氧、机械通气者多病情重、吸入高浓度氧且氧浓度波动大、吸氧时间长等有关。因而,严格掌握早产儿吸氧指征,尽量降低吸氧浓度,特别是减少血氧浓度的波动可有效预防ROP的发生,降低ROP的发病率。

  ROP与贫血、输血、输血次数的关系报道不一,本研究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分析均显示,输血并非ROP发病的危险因素。近年发现血液黏稠、血压、体温变化、PaCO2过低、酸中毒、高胆红素血症、高钠血症、血糖改变、应用黄嘌呤药等均可能与ROP的发生有一定关系[10]。本研究分析了性别、多胎、窒息等与ROP的关系,发现性别、多胎、窒息等与ROP的发病无关。预防早产的发生是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的最佳方法,在早产儿出生后,应只提供足以避免缺氧的氧气量,预防剂是维生素 E (一种抗氧化剂) 和限制光暴露 (一种前氧化物) 的使用正在研究中, 改善早产儿视网膜病的预防是全球研究的焦点。

  【参考文献】

  1 单海冬,赵培泉. RetCam数字视网膜照相机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5, 21(5): 323-325.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71-975.

  3 江静波,罗先琼,黄水清,等.广东省各级妇幼保健系统早产视网膜病筛查情况调查分析.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08,23 (3): 133-136.

  4 陈超,石文静.早产儿视网膜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措施.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2):90-93.

  5 中华医学会.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中华眼科杂志,2005,41(4):375-376.

  6 Flores-Santos R, H em.ndez-C abrera MA, H en. ndez-H errera RJ, et al.Screening for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esults of a 7-year study of under weight newborns. Arch Med Res, 2007, 38(4): 440-443.

  7 Akkoyun I Oto S,Yilmaz G,et al .Risk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ild and severe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J AAPOS ,2006,10(5):449-453.

  8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Section on Ophthalmology of prematurity. Pediatrics ,2001,108:809-811.

  9 Praveen V ,Vidavlur R, Rosenkrantz TS, et al. Infantile hemangiomas and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possible association. Peditrics ,2009,123:484-489.

  10 Tasman W,Patz A,Mcnamara JA,et al.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the life of a lifetime disease. Ophthalmol,2006,141:167-17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