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安瑞克灌肠法用于小儿高热的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2-02-08  浏览次数:502次

  作者:孟宪敏  作者单位:黑龙江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市北钢医院

  【摘要】 目的 为寻求一个简便易行、效果明显、容易被患儿接受的药物降温方法。方法 采用安瑞克口服和灌肠两种给药方法,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用药30min后,灌肠给药降温效果明显优于口服给药(P<0.05);用药60min后,两者降温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灌肠法给药降温效果明显优于口服给药。

  【关键词】 高热患儿;药物灌肠;降温

  发热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病理过程,是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因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发热成为小儿疾病的常见症状。如不及时降温,可能会造成惊厥的发生。临床单纯应用物理降温,不仅达不到有临床意义的降温效果,反而会增加机体能量消耗,引起寒战反应,减弱机体抵抗力[1]。但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口服退热药物往往不能取得患儿配合。2006年我院对高热患儿使用安瑞克灌肠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108例病例均为2006年1月~12月我院儿科住院患儿,其中男68例,女40例;年龄最大10岁,最小3个月;原发病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0例,肺炎38例,腋下温度均>38.5℃。将108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体温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病因治疗及其他对症治疗,当患儿体温>38.5℃时,观察组患儿给予灌肠法:安瑞克8mg/kg体重,溶于生理盐水5ml,混匀。将药液抽入无菌注射器内连接8~10号导尿管,用石蜡油润滑后,插入肛门约10~15cm,缓慢推注。完毕将灌肠管拔出,用卫生纸轻轻按压肛门,保留药液20min。对照组患儿口服安瑞克,剂量同前。测量并记录两组患儿用药前、用药后30、60min体温,以观察体温变化情况。

  2 结果

  两种降温方法效果比较。

  可见两组用药前体温均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药后30min,两组降温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降温均值大于对照组;而用药后60min,两组的降温效果又呈现出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降温方法效果比较

  3 讨论

  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临床病症,如果患儿体温在38.0~38.5℃以下,主张多饮水或温水擦浴降温,如果患儿体温≥38.5℃,还应该给予积极有效的药物降温,以免温度持续上升或高温不降,而引起惊厥。高热惊厥是后天影响儿童智能的重要因素之一[2,3]。而及时有效地物理降温是减少惊厥发生的重要措施。但婴幼儿皮肤娇嫩,酒精擦浴易造成皮肤黏膜吸收,且浪费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4]。还会增加机体能量消耗,引起寒战反应,减弱机体抵抗力[1]。而婴幼儿肠黏膜发育良好,富有血管及淋巴液,肠绒毛发育好,肠壁较薄,通透性高,药物容易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吸收。且药物不受消化道破坏与排泄,还可避免肝脏对药物的代谢,从而使药物被肠黏膜吸收并直接发挥作用。安瑞克是常用的一种高效低毒消炎镇痛解热药,以往通过口服法给入,但患儿在体温较高时常会发生肠功能紊乱,而且口服药物苦感明显或者患儿哭闹、拒绝服药,往往会发生呕吐或药物洒出,因而不能把所需剂量完全服下,以至于影响退热效果。表1提示,观察组比对照组显效时间快,退热效果好。通过口服法给入安瑞克可以降低温度,而改为灌肠法给入同样能达到好的降温目的,而且疗效还优于口服给药。因此,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改变以往的给药途径,通过灌肠法给入药物,不仅可以把患儿所需要的剂量完全给入以达到治疗目的,而且容易被患儿接受,也为患儿家庭减少了治疗费用。现代药理学也证实了灌肠疗法的可行性,部分药物可由直肠下静脉吸收入下腔静脉,而不经过肝脏代谢,可提高疗效[5]。药物保留灌肠法操作简单,吸收充分,作用迅速,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韩丽莎,潘庆联.高热病人降温方法探讨.实用护理杂志,1997,13(2):67.

  2 赵学林.208例小儿热惊厥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4,9(1):55.

  3 郗春艳.高热惊厥对儿童智力影响的配对研究.中华儿童保健杂志,1996,4(3):142.

  4 Herder.Sponge baths for fever A waste of nursing time.Am J Nurs,1994,94(10):50.

  5 张永志.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高热50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9):193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