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早产儿医院感染与侵入性操作相关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2-02-08  浏览次数:482次

  作者:李绍锦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儿科,浙江 瑞安

  【摘要】目的:探讨侵入性操作对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461例住院早产儿分为深部侵入性操作组与非深部侵入性操作组,统计医院感染数并进行分析。结果:深部侵入性操作组与非深部侵入性操作组比较,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非深部侵入性操作≤15次组与非深部侵入性操作>15次组比较,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深部侵入性操作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早产儿 医院感染 侵入性操作

  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病情相对较重,进行侵入性操作多,是医院感染的易患人群。为探讨早产儿医院感染与侵入性操作的相关性,现就我院新生儿室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间收治的461例住院早产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早产儿461例,其中男295例,女166例;日龄10 min~2 d;孕周28+2~36+5周,平均33.54周;住院日数3~36 d,平均14.4 d。本组所有病例按病情给予1~2种抗生素治疗。

  1.2 方法 通过仔细查阅早产儿住院病历,对因不同侵入性操作出现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参照卫生部办公厅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认医院感染病例。深部侵入性操作包括气管插管、留置胃管、深静脉置管、胸腔闭式引流、腰穿等。非深部侵入性操作包括外周动静脉穿刺、末梢血糖测定、雾化吸入及鼻塞CPAP。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x2检验。

  2 结果

  461例中出现医院感染57例,8例出现二次感染,共出现医院感染65例次,占13.74%。具体构成如下:皮肤黏膜感染22例,肺部感染26例,血液感染12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肠道感染2例。进行深部侵入性操作者278例,共计284例次,出现医院感染52例次。深部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相关性。

  未进行深部侵入性操作者183例,出现医院感染13例。将非深部侵入性操作组按次数不同分成两组:≤15次者75例,出现医院感染5例(5/75);>15次者108例,出现医院感染8例(8/108),两组比较x2=0.04,P>0.05,差异无显著性。深部侵入性操作组与非深部侵入性操作组比较x2=19.31,P<0.01,差异有显著性。两组之间孕周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3.1 早产儿医院感染特点 新生儿室是医院感染高发病区,早产儿由于各系统功能不成熟,特别是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较足月新生儿更易发生医院感染。本组早产儿医院感染率(13.74%)与朱娴静等[1]报道早产儿医院感染率(16.03%)相仿。医院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其次为皮肤黏膜、血液、胃肠道、泌尿道等。呼吸道感染与早产儿呼吸中枢相对不成熟、咳嗽反射弱、吞咽功能不协调、使用激素和抗菌药物以及气管插管吸痰等有关。由于早产儿皮肤黏膜薄嫩易损伤,局部防御功能差,表皮含水量较多,pH值较高,利于病原菌生长,故易致皮肤黏膜感染。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激素、非母乳喂养是诱发口腔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早产儿胃酸低、蛋白酶活性低、肠黏膜渗透性高、sIgA水平低和动力障碍等易诱发肠道感染[2]。

  3.2 侵入性操作因素 本组资料表明,深部侵入性操作组与非深部侵入性操作组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已排除孕周因素的影响,说明深部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很大关系,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早产儿免疫功能相对低下,大多有严重原发病,经常需要气管插管、吸痰、留置鼻饲管、监测血糖等机体侵入性操作,不可避免地出现医院感染的高发。究其原因:深部操作使皮肤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和破坏,在插管过程中可把鼻腔、喉部的细菌带到气管,气管插管后空气未经鼻腔过滤和湿润而直接吸入气管,使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及纤毛运动功能产生障碍,痰引流不畅而助长呼吸道异常菌群的生长而发生感染(肺部感染)。本组所有早产儿住院期间均予以一、二种抗生素治疗,较长时间气管插管患儿撤机时常加用激素治疗改善喉头水肿,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和激素者医院感染率明显增高。国外学者报道,使用抗菌药物>5 d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5 d者(P<0.01),抗菌药物和激素的滥用及不合理使用易导致菌群失调[3],各种条件致病菌(包括真菌)得以生长繁殖并致病,增加了细菌耐药性,同时也易导致二重感染。留置鼻胃管亦易引起医院感染的增加,其原因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存在胃-咽-下呼吸道逆行感染途径[4]。

  3.3 插管时间与医院感染 插管的时间长短与医院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组气管插管>3 d组与≤3 d组比较以及留置鼻胃管>5 d组与≤5 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说明深部侵入性操作时间越长,医院感染风险越高。

  3.4 非深部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 非深部侵入性操作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10%,以操作次数分组进行比较,≤15次组与>15次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浅部操作对医院感染发生不存在密切相关性。

  本资料提示,新生儿室收治的多为病情危重的早产儿,原发疾病重,住院时间相对较长,需要侵入性操作多。早产儿侵入性操作的增多与医院感染互为因果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减少侵入性操作相当重要。必须加强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实行重点监控,严格执行规范操作,健全消毒隔离制度,重视手的清洁消毒环节及患儿日常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尽量缩短操作的时间,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

  【参考文献】

  [1] 朱娴静,孙玉安,左志文. 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 5 (1) : 26-28.

  [2]   邵肖梅. 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及喂养[J] . 中华实用儿科杂志,2000, 15 (12) : 716-717.

  [3]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Perfor 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S]. 9 th information. Standard M100-S9, Pennsylvania: NCCLS,1999: 1-103.

  [4] 周敏,丁爱国. 新生儿医院感染研究进展[J] . 中华医院感染学志,2003, 13 (8) : 799-80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