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74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19  浏览次数:549次

作者            单位

张辉   兰州,兰州军区总医院安宁分院耳鼻喉科

各种鼻炎、鼻窦炎、咽炎、腺样体肥大等上气道疾病引起的慢性咳嗽称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n airway cough syndrome;UASC)[1],是儿童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常被临床医生忽视,从而延误治疗。本文对2006年2月~2009年11月我科诊治的74例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年2月~2009年11月在我科就诊确诊为UASC患儿74例。年龄3~14岁;男38例,女36例。均以慢性咳嗽为主诉,连续咳嗽时间4周以上。所有病例肺部均无阳性体征,胸部X线检查正常。

1.2 诊断方法

详细询问咳嗽发生时间、诱因、最严重的时间段等有关特征以及患儿和家族过敏性疾病史,既往的治疗;检查鼻腔、咽部;进行鼻窦CT、鼻咽CT或纤维鼻咽镜检查。必要时做过敏原、支原体和衣原体抗体检查。在排除相关病变,并确定与慢性咳嗽症状具有因果关系的原发鼻腔、鼻窦、咽部疾病后,做出继发的UASC的临床诊断。

1.3 治疗

首先明确UACS的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变应性鼻部疾病引起者,尽可能避免接触变应原,给予抗组胺药、免疫调节剂、局部应用血管收缩剂和皮质醇鼻喷剂治疗;鼻窦炎则抗炎、减轻鼻粘膜水肿、促进鼻窦分泌物引流、改善鼻腔鼻窦粘膜功能治疗;腺样体和/或腭扁桃体肥大则行手术治疗。

2 结 果

2.1 病因分析

74例患儿中,鼻部相关原发病以慢性鼻窦炎诱发本病者最多,共26例 (35%),其次为变应性鼻部疾病20例(27%),小儿特有的腺样体和/或腭扁桃体肥大15例(20%),慢性鼻炎13例(18%)。

2.2 临床特点

咳嗽多在晨起睡醒或体位改变后加重,表现为清嗓子样咳嗽,有咽后壁粘液附着感41例(55%),有分泌物从鼻后孔流入或滴入喉部的感觉28例(37%)。常伴有鼻塞、清水涕、咽痒等症状。查体多见鼻腔粘膜肿胀而致鼻腔堵塞,鼻咽部腺样体肥大,口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咽后壁粘液附着并下流40(54%)例。26例鼻窦炎经鼻窦CT明确诊断。腺样体和/或腭扁桃体肥大经鼻咽部CT或纤维鼻咽镜检查确诊。

2.3 误诊分析

被误诊或未得到及时诊断40例(54%)。疾病初期分别误诊为支气管炎11例、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9例,反复呼吸道感染8例,支原体感染6例,肺结核4例,心理性咳嗽1例,支气管异物1例。

2.4 治疗效果

对原发鼻部、咽部疾病经积极抗过敏、抗炎及相应的手术治疗、局部治疗,咳嗽消失63例,咳嗽明显减轻9例。

3 讨 论

慢性咳嗽通常是指4周以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性咳嗽[2],其胸部体检正常、免疫功能与胸部X线片正常,是儿童临床常见的就诊病症。文献报告其病因有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应性哮喘、胃-食管反流性疾病[3]等。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在慢性咳嗽中的作用近年来已日益引起重视,美国胸科医师协会2006年颁布的咳嗽诊治指南中,建议采用上气道综合征这一名称诊断各种与上气道异常相关的慢性咳嗽[1]。

本组病例慢性鼻窦炎26例 (35%),变应性鼻部疾病20例(27%),小儿特有的腺样体和/或腭扁桃体肥大15例(20%),慢性鼻炎13例(18%)。是由于儿童解剖生理不同,其鼻窦自然开口相对较大,鼻腔与鼻窦粘膜血管和淋巴管丰富,各鼻窦自然开口在中鼻道彼此邻近,因此,呼吸道感染易引起鼻窦感染,儿童腺样体、腭扁桃体肥大并常有感染,二者迁延不愈,另外过敏性鼻炎亦常并发感染。鼻腔、鼻窦、咽部炎症状态下分泌物从鼻腔、咽部倒流入喉部甚至进入气道,刺激分布于鼻、咽、喉部咳嗽感受器引起咳嗽[4]。

UASC非常容易漏诊、误诊。本组误诊率54%,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5]。多数患儿被诊断为支气管炎给予抗过敏、或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疗效不佳而转辗多家医院就医。首先原因是儿童鼻部炎症与成人鼻部炎症有很大不同,儿童鼻部症状不明显易被家长忽视。而UASC出现慢性咳嗽症状易被家长重视,成为就诊主诉。其次在于慢性咳嗽多首诊于内科、儿科、传染科,而患者的原发病变位于鼻部,咽部,而且又多位于鼻腔中后段以及鼻窦,部位隐蔽,临床医师往往只注意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的炎症,却忽视了上、下呼吸道本相连,咽喉和气管的炎症可由鼻或鼻咽部病灶引起,从而导致误诊误治。因此,我们建议凡是慢性咳嗽患儿就诊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就诊:(1)仔细询问病史:除咳嗽外要注意有无鼻部症状,同时要注意有无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有无咯血、喘息、恶心、呕吐、烧心等呼吸和消化道症状。(2)检查:包括鼻部、鼻咽部、咽部及心肺全面细致的检查。(3)影像学检查:可根据病情选择胸部X片、鼻部CT扫描。(4)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C反应蛋白、支原体抗体及痰液检查。(5)结核菌素试验及皮肤过敏原测定。(6)鼻内镜或纤维鼻咽镜检查。(7)排除气道异物、肺部感染、反应性哮喘、消化道疾病、支原体感染;必要时做心理学检查,以排除心理性咳嗽。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还行病学分会哮喘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407-413.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104-107.

[3] 汤长文,李国平.慢性咳嗽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10,12(1):112.

[4] Thiadens HA,De Bock GH,Van Houwelingen JC,et al.Can peak expiratory flow measurements reliably identifz the presence of a storz airwaz obstruetion and bronchodilator response as assessed by FEV1 in primary care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a persistent cough[J].Throax,1999,54(12):1055-1069.

[5] 李淑洁,张 峰,高振锋,等鼻后滴漏综合征与儿童慢性咳嗽的关系[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7,21(4):346-34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