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松江区健康婴儿不同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2-01-17 浏览次数:451次
作者:沈金花,陆红梅,陈文花 作者单位:上海市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 目的:了解松江区健康婴儿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的接种质量和效果。方法 在松江区四个社区随机选择≥2月龄的健康婴儿共60人,随机分配各20人到IPV免疫组、OPV免疫组或两者联合免疫组,检测各组监测对象免疫前和基础免疫后血清中和抗体水平。结果 松江区健康婴儿脊灰Ⅰ、Ⅱ、Ⅲ三型基础免疫成功率分别为86.44%、88.14%和96.61%,基础免疫后脊灰三型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达到1:209.64、1:315.52和1:324.89,脊灰三型基础免疫成功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均无统计学差异。使用IPV、OPV或两者联合免疫者的三型中和抗体的基础免疫成功率和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差异无显著性;但三型中和抗体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853、22.578、10.744、P均<0.001),IPV免疫组的抗体滴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结论 松江区健康婴儿三型脊灰基础免疫后均能获得较高水平的中和抗体,接种IPV产生的脊灰中和抗体阳性水平低于OPV或IPV、OPV联合免疫。
【关键词】 健康婴儿;脊灰三型中和抗体;免疫成功率;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
免疫效果监测是免疫规划的重要内容。为考核和评价上海市松江区健康婴儿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接种质量和效果,根据上海市免疫监测方案要求,我们开展了脊灰疫苗免疫成功率的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及分组
在岳阳、中山、永丰和方松4个街道随机选择≥2月龄的健康婴儿共60人为监测对象,将监测对象随机分配到A、B、C组中,每组20人,其中A组对象在2、3、4月龄各接种1剂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以下简称IPV), B组对象在2、3月龄各接种1剂IPV,4月龄接种1剂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以下简称OPV),C组对象在2、3、4月龄各接种1剂OPV。
1.2 标本采集
同一对象免疫前及完成基础免疫后1个月各采集手指末梢血0.5ml,采集的全血直接送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实验室检验。
1.3 监测方法和判断标准
采用微量板细胞中和试验检测血清三型中和抗体,抗体滴度≥1:4为阳性,抗体阳性以及双份血清抗体呈≥4倍增长为免疫成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基础免疫成功率
免疫前监测60名婴儿,脊灰Ⅰ、Ⅱ、Ⅲ三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67%、50.00%和28.33%;免疫后监测到59名婴儿(有1人因回老家未采集到免后血),脊灰三型中和抗体均为阳性。免疫前后脊灰三型中和抗体阳性率经χ2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χ2=32.714、39.444、66.207,P均<0.001)。脊灰Ⅰ、Ⅱ、Ⅲ三型基础免疫成功率分别为86.44%、88.14%和96.61%,经检验,三个型的免疫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35,P=0.133)。免疫前脊灰Ⅰ、Ⅱ、Ⅲ三型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4.13、1:3.91和1:2.03;免疫后脊灰三型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209.64、1:315.52和1:324.89。经方差分析免疫后脊灰三型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21,P=0.083)。免疫前后脊灰三型中和抗体滴度经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418、-16.814、-23.275,P均<0.001)。
2.2 不同分组对象基础免疫成功率比较
检测完成基础免疫的59份婴儿血清样本,其中A组19人,B组20人,C组20人,脊灰Ⅰ、Ⅱ、Ⅲ三型抗体阳性率均为100.00%;基础免疫成功率A组分别为73.68%、78.95%和94.74%,B组分别为85.00%、85.00%和100.00%,C组分别为100.00%、95.00%和100.00%,经χ2检验,三组监测对象三型中和抗体的免疫成功率均差异无显著性(χ2Ⅰ=5.811,PⅠ=0.055;χ2Ⅱ=2.196,PⅡ=0.334;χ2Ⅲ=2.142,PⅢ=0.343)。脊灰三型抗体几何平均滴度A组分别为1:61.75、1:91.67和1:206.39,B组分别为1:273.23、1:561.83和1:669.87,C组分别为1:513.68、1:573.33和1:242.48,三组监测对象三型中和抗体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853、22.578、10.744、P均<0.001)。经LSD方法对三组监测对象的三型中和抗体滴度进行两两比较,显示Ⅰ型抗体滴度A组 松江区健康婴儿脊灰三型中和抗体监测结果 不同分组健康婴儿脊灰三型中和抗体监测结果 不同分组健康婴儿脊灰三型中和抗体滴度两两比较
2.3 不同性别婴儿基础免疫成功率比较
检测完成基础免疫的59份婴儿血清样本,其中男性36份,女性23份,脊灰Ⅰ、Ⅱ、Ⅲ三型抗体阳性率均为100.00%;基础免疫成功率男性分别为77.78%、83.33%和97.22%,女性分别为100.00%、95.65%和95.65%,经检验,除Ⅰ型免疫成功率女性高于男性外,另两型的免疫成功率男女差异无显著性(χ2Ⅰ=5.913,PⅠ=0.015;χ2Ⅱ=2.037,PⅡ=0.154;χ2Ⅲ=0.106,PⅢ=0.745)。脊灰三型抗体几何平均滴度男性分别为1:190.05、1:281.57和1:295.40,女性分别为1:244.42、1:377.07和1:377.07,男女脊灰三型中和抗体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Ⅰ=-0.770,PⅠ=0.445;tⅡ=-0.935,PⅡ=0.354;tⅢ=-0.932,PⅢ=0.356),不同性别健康婴儿脊灰三型中和抗体监测结果
2.4 安全性监测
监测过程中要求家长在孩子接种疫苗后密切观察其局部和全身反应,将发生的可能与接种疫苗有关的不良事件及时报告给监测点医生。经统计,共接到40起报告,其中31例经时间关联性诊断和临床诊断排除,9例经调查确定是接种疫苗引起的不良反应,均为一般反应。9例反应中2例是发热,6例是腹泻,1例既有发热又有腹泻;其中A组发生2例,B组发生5例,C组发生2例,经χ2检验,各组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5,P=0.329),不同分组健康婴儿疫苗接种后安全性监测
3 讨论
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是客观评价人群脊灰免疫水平及预防接种效果的重要手段, 人群抗体水平的高低则是直接影响脊灰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的重要因素[1]。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松江区健康婴儿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的接种质量和效果。调查结果显示,脊灰Ⅰ、Ⅱ、Ⅲ三型基础免疫成功率分别为86.44%、88.14%和96.61%,基础免疫后脊灰三型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达到1:209.64、1:315.52和1:324.89,脊灰三型基础免疫成功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均无统计学差异,与以往有的文献中Ⅱ型最高不完全一致[2]。表明松江区健康婴儿三型脊灰基础免疫后均能获得较高水平的中和抗体,也反映出目前松江区冷链系统完善,疫苗管理规范,接种技术符合要求,为保持无脊灰状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次调查将监测对象分成三组,分别使用IPV、OPV或两者联合免疫进行接种效果和接种后安全性比较。经统计学检验,三组监测对象三型中和抗体的基础免疫成功率和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但三型中和抗体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853、22.578、10.744、P均<0.001)。结果显示,Ⅰ型抗体滴度IPV免疫组低于联合免疫组,而联合免疫组低于OPV免疫组;Ⅱ型抗体滴度IPV免疫组低于联合免疫组和OPV免疫组,后两者之间没有差异;Ⅲ型抗体滴度联合免疫组高于IPV免疫组和OPV免疫组,后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可见,虽然使用IPV、OPV或两者联合免疫的基础免疫成功率没有差异,但IPV免疫组的抗体滴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提示接种IPV产生的脊灰中和抗体阳性水平低于OPV或IPV、OPV联合免疫。安全性监测结果表明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的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
【参考文献】
1 黄辉,胡国超,邓俊兴.韶关市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监测.中国计划免疫,2004, 10(6):364-365.
2 迮文远.计划免疫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36-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