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的观察

发表时间:2011-10-27  浏览次数:459次

  作者:高碧环,黄婉平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广东 广州 510800

  【摘要】目的 评价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5例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空气压缩雾化组(A组,n=42)与超声雾化组(B组,n=43),A组中加入普米克、特布他林;B组中加入地塞米松,其它抗感染、对症等治疗相同。结果 A组雾化吸入后30min喘息症状好转总有效率优于B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不同,对于缓解喘息症状压缩雾化更适合于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

  【关键词】 婴幼儿 细支气管炎 雾化 投药 吸入

  由于婴幼儿呼吸道的生理特点,药物吸入疗法成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辅助治疗方法之一。但不同的雾化吸入方式对患儿的症状缓解程度不同,有时会出现雾化后痰液增多,加重呼吸道的阻塞,加重缺氧症状[1]。笔者通过采用空气压缩雾化、超声雾化两种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探讨其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4月~2007年4月在我院门诊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85例,随机分为空气压缩雾化吸入组(A组)、超声雾化组(B组)。A组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月龄7±2.3;B组43例,其中男20例,女23例,月龄7.3±1.8。两组患儿的月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的临床表现相似,均有喘息,三凹征,肺部闻及喘鸣音,其中A组有发热30例,B组28例,均无紫绀症状或仅有唇周稍绀。

  1.2 治疗方法

  1.2.1 A组压缩雾化液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混悬液)1ml、特布他林混悬液1ml、0.9%生理盐水3ml、一次性雾化管,吸入时间15min。B组:地塞米松2mg、0.9%生理盐水20ml,超声雾化器吸入20min。雾化后观察患儿的呼吸运动情况及听诊肺部情况。

  1.2.2 观察指标 雾化吸入前、雾化吸入后30min,患儿三凹征好转,喘息缓解,肺部喘鸣音减少为疗效显著;喘息好转,肺部仍有喘鸣音为有效。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雾化吸入前及雾化吸入后30min各组临床表现变化。A组雾化吸入后30min后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1)。不同雾化吸入组的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由于婴幼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和免疫特点,患毛细支气管炎后,气道的痉挛和痰液的分泌可造成呼吸道的阻塞,利用雾化吸入药物治疗可缓解患儿呼吸困难,起引流气道和消炎平喘的作用。为达到更有效治疗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正确选择吸入方式显得非常重要。在临床上,我们发现不同的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效果不同。本组研究显示:患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在用压缩雾化治疗后喘息症状缓解明显,而超声雾化组的疗效欠佳。A组雾化吸入后30min患儿的三凹征好转,喘息缓解,肺部罗音减少,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

  超声雾化是利用超声的空化作用使液体在气相中分散,将药液变成雾化状颗粒(气溶胶),通过吸入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局部的一种治疗方法。超声雾化其产生的雾液颗粒直径约4~8μm,颗粒较大且雾液量大,不利于痰液的排出,且需要患儿合作[2]。由于婴幼儿不能主动吸入治疗,且发作时呈呼气性呼吸困难,难以保持吸气时的深吸气动作,且吸入后再屏气动作也难以完成。因此,更主张压缩雾化吸入。压缩雾化产生直径2~4μm的雾液颗粒,吸入后大多数的雾滴可较好地沉积在细支气管内、终末细支气管粘膜表面,达到稀释痰液、排痰、消炎等治疗目的。由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息和过度通气,常可引起支气管内黏液栓形成和缺氧,通过压缩雾化,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可提供一定量的水蒸汽,在解除气道痉挛的同时还可以湿化气道,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加快症状的改善[3],且由于较少需要患者的呼吸动作,因此选择压缩雾化更适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

  【参考文献】

  [1] 欧维琳.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疗法对小儿血氧饱和度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1):43-44.

  [2] 黄如珍,肖政祥,邓泉珍.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效果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7,22(11):14-15.

  [3] 黄秋葵.缓解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喘憋的护理干预[J].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2007,4(5):13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