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疗联合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母乳性黄疸(BMJ)的治疗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1-10-26 浏览次数:444次
作者:李建业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河南 平顶山
【摘要】 目的 观察光疗联合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母乳性黄疸(BMJ)的治疗效果。方法 BMJ患儿12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4例应用光疗、补液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64例在光疗、补液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中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定期检测血清胆红素,比较胆红素日均下降速度及治愈时间。结果 2组患儿均治愈。治疗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高于对照组(P﹤0.001) 2组均无特殊不良反应。结论 光疗联合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BMJ简便、安全、有效,且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 光疗 清肝利胆口服液 治疗 母乳性黄疸
随着母乳喂养率及对母乳性黄疸( breast milk jaundice,BMJ)认识的提高,BMJ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1]。BMJ一般预后良好,但却并非绝对安全,未结合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潜在毒性,处理不当可以引起智力、听力、神经系统损害而造成永久后遗症[2]。为寻求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光疗联合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BMJ 64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128例BMJ患儿,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64例,男34例,女30例 早产儿12例,足月儿52例 胎龄(38.5±2.2)周 体质量(3.05±0.55)kg 日龄(19.1±3.4)d 血胆红素(310.2±75)μmol•L-1。对照组64例,男32例,女32例 早产儿10例,足月儿54例 胎龄(38.3±1.9)周 体质量(3.13±0.45)kg 日龄(18.3±3.3)d 血胆红素(306.1±77)μmol•L-1。2组患儿治疗前血胆红素比较无显著差异(t=0.31,P>0.05)
1.2 诊断标准 (1)均为单纯母乳喂养儿 (2)皮肤黄染出现时间为4~7 d,并逐渐加深,持续不退>2周 (3)黄疸以轻、中度为主,少数为重度,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 (4)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精神及饮食好,生长发育正常,肝脏无肿大,并排除其他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感染、溶血症等因素 (5)停母乳后48~72 h,黄疸明显消退,再哺乳又加深[34]。
1.3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符合新生儿黄疸光疗标准[5]。对照组:(1)蓝光照射,光源距患儿体表35 cm,光强度4~8 μW•cm-2•nm-1,采用间断照射法,照射12 h停12 h,当微量血胆红素值低于120 μmol•L-1时停止蓝光照射治疗。光疗装置为DAVID XHZ型双面光疗箱(浙江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相同光源特征,每天用NINITA公司的蓝光强度仪测定光强度,当光强度衰减至4 μW•cm-2•nm-1以下则换灯管,力求光强度相等或相近 (2)胆红素水平高于342.0 μmol•L-1者,加用输白蛋白、纠酸等处理。(3)其他治疗,如补液、补充核黄素等。光疗期间继续母乳喂养。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清肝利胆口服液(河南信心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0910053)5 mL,每日3次,均在喂奶前服用。治疗开始前进行抽血检查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后用APEC微量血胆红素仪进行监测,每日1次,观察每天胆红素下降幅度及治疗过程中有无副作用发生,注意观察大便次数、性状。
1.4 治愈标准 皮肤、巩膜黄染消失,微量血胆红素小于34.2 μmol•L-1[6]。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组患者均治愈。对照组治愈时间(4.65±1.05)d,治疗组为(4.15±1.10)d,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2.63,P<0.01) 对照组日均胆红素下降(60.5±10.2)μmol•L-1,治疗组为(69.2±9.80)μmol•L-1,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4.92,P<0.001)。对照组与治疗组均未出现特殊不良反应。
3 讨论
BMJ主要特点是新生儿母乳喂养后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临床上出现黄疸[7]。我国随着爱婴医院的建立,母乳喂养得到广泛推行,BMJ发生率有明显上升。BMJ分轻度、中度、重度,多数轻、中度患儿在门诊治疗,住院患儿多为中、重度。一般认为BMJ预后良好,迄今很少有胆红素脑病的报告。但近年有报道认为BMJ并非绝对安全,多数专家认为如血清胆红素达到一定水平,特别是早产儿,不予以处理是不妥当的[8],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有学者测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发现一组胆红素浓度在256.5~427.5 μmol•L-1的BMJ患儿有1/3显示异常反应,胆红素降至正常则此改变很快消失[8],提示BMJ有导致轻微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对血清胆红素较高的患儿,尤其是早产儿,因其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易发生胆红素脑病,应警惕并及早干预,防止脑损害。因此简单、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必要的。BMJ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在BMJ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1],而β葡萄糖醛酸苷酶(betaglucuronidase,βGD)含量增加及(或)活性增强,是增加胆红素肠肝循环的重要因素之一[9]。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到肠道后,一部分在肠道pH偏碱性的情况下经βGD作用又分解为非结合胆红素,再参与肠肝循环,使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引起BMJ。另一部分在回肠末端经肠道菌群作用脱去葡萄糖醛酸,再逐步被还原为无色的粪胆原,继而在肠道下段与空气接触被氧化形成尿胆素或粪胆素,大部分从肠道排出。
清肝利胆液的主要成分是茵陈、栀子、金银花等 茵陈为传统退黄药物,有清热利胆、利湿热、可增加胆汁分泌和胆红素的排泄、保肝降酶、促进肝细胞再生等作用 栀子可清三焦湿热,降低血中胆红素及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加肠蠕动及泻下等作用 金银花有抗菌利热解毒、增强免疫力、促进肠蠕动,减少肝肠循环作用[1011]。因此,清肝利胆液具有降低血中胆红素、消退黄疸的作用。
光疗是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蓝光的波长在425~475 nm之间,而胆红素所吸收的波长在450~460 nm且作用最强,故临床一般采用蓝光治疗。光疗的作用主要是使未结合胆红素光异构化,使未结合胆红素IxaZ型转化为异构IxaE型。异构体为水溶性,可经胆汁排泄到肠腔或从尿液排出,从而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浓度。但异构体性质不稳定,易逆转成原形,重新进入肠肝循环。故减少肝肠循环、增加排泄至关重要,从而减少胆红素在肠道的重吸收[12]。光疗联合清肝利胆口服液,一方面发挥二者的降低血胆红素作用,另一方面清肝利胆口服液增加胆汁分泌和胆红素的排泄,可使经光疗转化的胆红素IxaE型异构体快速排入肠道,继之清肝利胆口服液发挥增加肠蠕动及泻下等作用,减少了肝肠循环,既弥补了光疗的不足,增强了光疗的疗效,又针对了BMJ的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故临床应用疗效良好。作者体会,治疗后患儿大便转为墨绿色,提示胆红素排出,为临床观察疗效的简单有效指标之一。另外,虽然光疗是一种相对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但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发热、腹泻、脱水、皮疹、钙和核黄素缺乏及眼睛、睾丸损害等[13]。因此光疗副作用及如何减少光疗副作用的研究也成为广大学者关注的焦点。缩短光疗时间为减小其副作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治疗组加用清肝利胆口服液口服,治愈时间明显缩短,缩短了光疗时间,从而减少了光疗副作用。综上所述,光疗联合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母乳性黄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邓长秀.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114115.
[2] 牛志民.苯巴比妥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66例[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7,24(3):265266.
[3] 张国凤.母乳性黄疸的鉴别[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3):131132.
[4] 李秋平,封志纯.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4):958960.
[5]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5186.
[6] 廖友明,利汉其,刘新娥.四磨汤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黄疸42例疗效分析[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2(12):10651066.
[7] 丁 黎.双歧三联活菌并哺乳习惯改变干预母乳性黄疸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3):10181019.
[8] 许植之.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发病机制与防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2):70.
[9] 孙 雨,种红云,缪东幸,等.β葡萄糖醛酸苷酶与母乳性黄疸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9192.
[10] 赵 虹.清肝利胆口服液对新生儿黄疸干预治疗的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02,9(12):11031104.
[11] 张 贺,韩子明,盛 凯,等.丽珠肠乐和清肝利胆口服液辅助治新生儿高胆红素[J].中国综合临床,2002,18(7):662663
[12] 朱建宏,刘 艳,王俊怡,等.洗肠对早产儿黄疸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8889.
[13] 杨 敏,张 萍,林国飞.肠道水疗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