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dd术式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8-30 浏览次数:455次
作者:王萍,张丽丽,张铁军,李苏伊 作者单位:050031 石家庄市,河北省儿童医院(王萍、张丽丽、张铁军);广东省深圳市儿童医院(李苏伊)
【关键词】 Ladd术式;先天性巨结肠;吻合
通过对盲肠游离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观察发现,横结肠向左下腹牵拉时,回盲部可被牵拉至右上腹,甚至中腹部,由此我们设计了当扩张段达结肠脾区部位时,应用肠旋转不良Ladd术式方法处理结肠,将横结肠肠管由左腹拉下,与直肠远端吻合。自2001年来已实施14例,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月~2岁;病史均有排便困难、腹胀,多需用开塞露协助排便。查体:腹胀11例,左下腹可触及粪石3例。钡灌肠显示痉挛肠段达乙状结肠近端者8例,累及降结肠6例,均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长段型)。横结肠造瘘术后1例,病变段位于降结肠,已近脾区。1例女性患儿合并有肛门闭锁、直肠阴道瘘、右重肾双输尿管、左肾发育不良,钡灌肠可见典型的痉挛段、移行段及扩张段。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确诊并确定切除范围。术后常规结肠全层病理检查确诊。13例采用经肛门直肠肌鞘内结肠拖出Soave术式,1例行腹骶会阴肛门成型术。
1.2 手术方法 仰卧位,取下腹横切口,进腹后探查可见典型痉挛段、移行段、扩张段,扩张段肠管已达甚至在结肠脾区近端,术中离断乙状结肠、降结肠系膜,切断大网膜,游离盲肠及升结肠,切除阑尾,将结肠连同回肠末端顺时针旋转,右半结肠移向左腹,结肠系膜如压迫空肠起始部,则将屈氏韧带松解,十二指肠及空肠移至右腹或空肠下移至无受压位置;造瘘病例取左腹纵切口,分离瘘口周围组织,切除造瘘肠管。横结肠由左腹拉下至盆腔,经直肠肌鞘内拖出病变肠管并切除,横结肠与直肠远端吻合,完成Soave术。肛门闭锁病例经骶后切开分离直肠、切除病变肠管。
2 结果
全组无死亡,切除肠管25~80 cm,平均45 cm;手术时间为2.5~4 h,术后12~15 d出院。病理均为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常规扩肛6个月。随访1~7年,术后近期大便次数4~10次/d,为软便,随时间延长排便次数逐渐减少至1~2次/d,排便控制良好。1例术后2年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其余无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腹胀、便秘及腹泻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先天性巨结肠的传统治疗方法有Swenson、Duhamel、Soave和Rehbein 4种术式。数年来,手术方式不断改进[1],自1998年有学者[2]报道经肛门Soave直肠内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以来取得满意疗效,此术式适用于短段及大部分婴幼儿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具有不开腹、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对于痉挛段和扩张段较长者,单纯经肛门手术不能完全根治切除病变肠管,需开腹或腹腔镜辅助处理。长段型病变肠管达降结肠、脾区约占10%[3],其中部分患者需采用升结肠转位拖出吻合术。横结肠正常的患者,血管弓处理复杂,如不能保留肠系膜下动脉,横结肠血运会受到影响,致使部分横结肠不能保留,使部分正常横结肠被无辜切除。
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病变肠管较长;部分常见型患儿乙状结肠、降结肠肠管较短,致使扩张、肥厚肠管达结肠脾区;先天性巨结肠随着病程延长及便秘程度加重使扩张肠管延长[1]。病变达结肠脾区时如果仅游离结肠脾区,切除病变肠段后,预留正常肠管不能拉至盆腔。通过对盲肠游离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观察发现,横结肠向左下腹牵拉时,回盲部可被牵拉至右上腹,甚至中腹部。我们对部分病变肠管已达结肠脾区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处理痉挛段、移行段、扩张段后,应用Ladd术式中处理结肠的办法,将回盲部和升、横结肠游离,推置左腹,切除阑尾,将横结肠拉至盆底,与直肠远端吻合;对屈氏韧带的处理视结肠保留的长度而定,结肠较短,向下牵拉横结肠时,结肠系膜如压迫空肠起始部,需离断屈氏韧带,空肠下移或将十二指肠、空肠移至右腹;若结肠较长、系膜松弛,空肠不受压可不处理屈氏韧带。本组中离断屈氏韧带5例,空肠下移3例,十二指肠、空肠移至右腹2例;升结肠游离4例,牵拉过程中即可见回盲部已达到右上腹,分离与右侧腹壁相连的索带。
采取此改进手术方法有如下优点:(1)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结肠,可增加水分及Na+、Cl-等的吸收;(2)扩张结肠切除的余地增加,可有效避免因切除肠管不够、系膜血管牵拉过紧等造成的便秘复发、肠管血运不良、直肠回缩等[4]术后并发症。此手术的解剖基础如下[5]:升结肠、横结肠顺时针向左腹旋转,肠系膜上动脉及分支中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回结肠动脉也随之顺时针移位(约90度),回盲部可位于中上腹或左上腹,横结肠的血运不受影响,远端可拉至肛门;而结肠自右腹转位拖出,中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较短不能随结肠拉至盆腔,保留肠系膜下动脉,血管处理复杂,往往只能保留回结肠动脉及血管弓,则使部分患者本可保留的横结肠遗憾地切除。
【参考文献】
1 王维林主编.小儿排便功能障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6187.
2 De la TorreMondranon L,QrtegaSalgado JA.Transanal endorectal pullthrough for Hischspring s disease.J Pepiatr Surg,1998,33:12831286.
3 施诚仁主编.小儿外科特色治疗技术.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50.
4 王果,李振东主编.小儿肛肠外科学.第1版.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1999.526530.
5 徐恩多主编.局部解剖学.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