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7-20  浏览次数:468次

  作者:郭放,潘晓梅,么会荣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心血管内科,吉林 长春

  【关键词】 沟通技巧,儿科,护患关系

  儿科护士面对的不仅是无法表达或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病情和需要的患儿,而且要面对焦虑、烦躁、对孩子倍加关爱的家长等等。儿科存在着特殊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宝贝。当其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儿科护理工作中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良好有效的沟通技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金钥匙。

  为了能使患者配合治疗,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可通过恰当的沟通技巧获得满意的效果。

  1 语言式沟通

  语言交流具有特殊的魅力,准确而亲切的语言是感情交流的重要段。语言还应该是亲切、美好、精炼幽默。美好的语言不仅使人感到亲切温暖,而且还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另外,护患关系还应该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对患儿关心、体贴、尊重应发自肺腑,使患儿感到护士亲切、和蔼。

  护士与患者沟通时,应蹲下来或是坐在椅子上,与患儿的视线成一水平,讲话时音调柔和、声音平静而不急促地轻声细语会使患儿感到亲切。沟通时适时给予适当反应,如“是”或点头,表示你已接受他们所诉内容,并希望继续说下去,在交谈中,护士成为有效的聆听者。对比较懂事的患儿可通过讲故事、询问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调节医患关系及患儿精神和心里状态,尽快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

  护士根据不同年龄段患儿语言发展特点,用词简单明确、通俗易懂,并注意倾听,做出积极反应,不随意打断他的对话。例如:患儿入院时护士应热情迎接患儿,用安慰性的语言表达对他生病的同情,用告知性的语言告诉他治疗时应注意什么,用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发他的好胜心,从而主动配合就医[1-2]。

  2 非语言式沟通

  在沟通中借助动作、手势、眼神、表情等来帮助表达思想、感情、兴趣及用意的方式,是一种比语言信息更为真实的信息,它更趋向于自发。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患者的影响使非常大的。护理人员的情绪稳定对患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护士的热情微笑、举止文静、谈吐不俗、操作认真无形给患儿一种温馨、圣洁和心里安慰,这本身是一种良好的沟通。

  2.1 仪表: 护士的仪容、服饰、精神状态等给患儿及家属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对沟通起着重要作用。即“第一印象”“先入为主”,会影响以后的交往水平。患儿进入医院,首先迎接他的是护士。护士着装整洁、态度和蔼、举止优雅,充分展现出的“天使美”会使患儿觉得亲切可靠,消除对医院陌生的环境和医护人员的恐惧感。

  2.2 面部表情: 是非语言沟通中最丰富的源泉。面部表情的变化是医护人员获得病情重要信息的来源,也是患者了解医护人员内心活动的镜子,护士要善于应用面部表情来推测他的病情和感受。微笑是人类最好的语言,以微笑待人是人际交往中解决生疏、紧张、恐惧的第一要素,和蔼可亲是沟通的先决条件。护士发自内心的微笑会鼓励患儿把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

  2.3 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自然灵活的眼神可以表达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护士注视患儿目光应柔和亲切,略带微笑。要把目光虚化,不要锁住对方面部某个部位,目光通常是和对方交替注视,眼睛在同一水平上。充满同情和关爱的眼神会使其受到鼓励和支持,从而促进护患良好交往。

  2.4 身体姿势:传达比较复杂的情感,可以独立进行思想交流。要达到在同一水平的视线,就要根据两者的站位不同,身体姿势发生变化或是起立或是下蹲与之谈话。韩国加图立大学附属医院曾就此对全院护理人员逐一培训,通过实际演练,体态姿势的改变及目光的注视,只会多占用护理人员3~5s的时间,与此同时,对他人的心理感受及所取得的良好效果,是事半功倍的,也为我们护理人员培训提出了新的课题。例如:护士竖起大拇指可使患儿觉得在鼓励奖励他。

  2.5 抚触:抚触可缩短护患之间的空间距离,使患儿增加安全感,消除紧张恐惧情绪。例如:对啼哭的患儿可采取搂抱、抚摸;对儿童可抚摸额头或擦涕拭泪等,使患儿觉得温暖体贴,消除不良情绪。护士在应用触摸时,应清楚自己触摸的意义,逐渐地对患儿进行治疗性的触摸。

  3 抽象式沟通

  3.1 游戏:游戏对儿童而言是一种全球性语言,也是主要的沟通方式,更是调动患儿兴趣最有效的方法,在医院环境中,患儿可通过游戏来表达他们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对治疗护理等疼痛经历的感受。病房可设立一个游戏角,根据不同儿童的兴趣选择适当的项目,如:积木、拼图、模型,在游戏的时候观察患儿健康状况及情绪反应。

  3.2 绘画:护士可提供画具,鼓励患儿画所喜欢的事物,根据图画的内容和颜色来推测和评估其想法。护理学的奠基人南丁格尔曾说过:“护理是一门最精细的艺术”。要求护士在与患者交往中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它既是实现护士为患儿服务减轻痛苦,也是促进护患间的理解与支持,提高治疗护理效果的需要。沟通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技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沟通技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护患沟通适应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的转变,符合患者的心理需求,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自我保健和完全意识的需要。通过沟通技巧的探索和实践增强与患儿间亲和力,使护士在心理上进入“母亲”角色,满怀爱心,融入到工作中,即维护病人利益,又利于工作开展,同时也提高了自身和医院的内在形象。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8-81.

  [2] 刘 红.儿科护士沟通技巧[J].齐鲁护理杂志,2005,20(9):109.

生研界微信
生研界移动端
生研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