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30例综合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1-07-11 浏览次数:398次
作者:齐秀华 作者单位:吉林白城,白城市医院儿科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综合治疗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多于成人。可引起多脏器损害,常见病变部位为胃肠道、关节滑膜、肾脏、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我科于2005年3月~2008年10月共收治30例,采取综合治疗,疗效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就诊前发病时间为2~10天,年龄3~14岁。30例均见皮肤紫癜,膝踝关节肿痛16例,双小腿肌肉肿痛4例,双足背肿痛1例,脐周及下腹部痛16例,呕血及肉眼血便10例,3例出现类心肌炎改变,表现为胸闷,乏力,心率慢,4例睾丸肿胀,1例有头痛。外周血白细胞升高15例,血小板升高12例,尿常规检查:红细胞升高10例,白细胞升高8例,蛋白尿阳性8例,大便隐血阳性16例。
1.2 治疗
1.2.1 去除诱因 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及停服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有感染者积极控制感染。
1.2.2 对症治疗 急性期卧床休息,忌食粗糙及冷硬食物,有消化道出血者给予止血敏静滴,10 mg/(kg·次),日1~2次,严重者口服凝血酶,用37 ℃以上生理盐水溶解稀释成50~500 u/ml,口服,用量为200~2 000 ml,每天3~4次,同时静滴西咪替丁20~40 mg/(kg·d),分2次,维生素C 2~5 g/d,10%葡萄糖酸钙10~15 mg/(kg·d),皮疹伴痒者口服扑尔敏0.1 mg/(kg·次),每日3次。有心肌炎症状者给予能量合剂及黄芪静滴营养心肌治疗。
1.2.3 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30例全部应用激素治疗,首选地塞米松0.3~0.5 mg/(kg·d),3~5天症状好转后逐渐减量至停,一般为疗程10~14天,个别病例疗程较长。5例因地塞米松不敏感而换用氢化可的松4~8 mg/(kg·d),用生理盐水稀释成0.2 mg/ml静滴,视病情逐渐减量至停。严重肾损害联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10 mg/(kg·d),连用2次,注意补液。
1.2.4 抗凝治疗 30例均口服潘生丁2~3 mg/(kg·d),2例肾小球肾炎应用肝素0.5~1 mg/kg,第一日每隔8 h 1次,第二日每12 h 1次,以后每天1次,连用7天,并口服阿司匹林3~5 mg/(kg·d)。
2 结果
30例均于1周内症状改善,20例于10~14天后痊愈出院,随访1年无复发,2例于出院2周后复发,仅见少许皮疹,口服强的松1 mg/(kg·d),逐渐减量,10天后停药,随访1年无复发,1例于2周后病情好转出院,但尿常规有镜下血尿,出院后口服强的松1 mg/(kg·d),8周后逐渐减量,共6个月,同时口服潘生丁。随访1年无加重,10例尚在随访中。
3 讨论
过敏紫癜为儿科常见疾病,四季均有发病,以春秋两季居多。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药物、食物及其他物质有关,诱发本病。免疫机制、炎症机制及凝血机制参与发病。现在认为过敏紫癜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系统性小血管炎。多累及肾脏而引起肾小球肾炎,严重者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也常合并外科急腹症如肠套叠,肠坏死,肠穿孔而危及生命。故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尤为重要。止血敏可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凝血酶可直接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而加速血液凝固,且局部止血迅速。此两种药物对过敏性紫癜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效果较好。维生素C及钙剂可减轻一些过敏反应强度,恢复毛细血管内壁完整性。西咪替丁为抗组胺药,改善血管通透性,从而减少皮肤、黏膜、内脏器官水肿、出血。皮质激素可缓解损伤,解除肠道痉挛,减轻肠壁水肿,也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紫癜及防止紫癜出血。免疫抑制剂可抑制严重免疫损伤,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肝素及阿司匹林、潘生丁均为抗凝剂,可阻止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对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