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左腹股沟斜疝回盲部嵌顿22例诊治体会
发表时间:2011-06-22 浏览次数:401次
作者:韦勇杰,归奕飞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广西 柳州 545005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左腹股沟斜疝回盲部嵌顿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22例小儿左腹股沟斜疝回盲部嵌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左斜疝回盲部嵌顿患儿中,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4例,死亡1例,其余均治愈。结论 左斜疝回盲部嵌顿多发生于1岁6个月以下儿童,主要与婴幼儿回盲部较游离的解剖生理有关。临床上具有起病急、症状重、不易还纳和易发生肠坏死的特点,应尽早手术治疗。
【关键词】 儿童;疝,腹股沟;回盲部;嵌闭;外科手术
小儿左腹股沟斜疝回盲部嵌顿,临床上并不少见,我院1998年1月~2005年12月共手术治疗左斜疝回盲部嵌顿22例。由于回盲部位于右下腹而嵌顿于左腹股沟疝内,往往起病较急、症状重,虽嵌顿时间不长,但却不易还纳,临床上有一定的特点,现将我们的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我院1998年1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144例,其中左侧56例(38.89%),在左侧嵌顿疝手术中发现回盲部嵌顿22例(39.28%)。本组22例均为男性,年龄4个月~2岁,平均1岁2个月,其中年龄<1岁6个月19例(86.36%)。嵌顿时间最短3h,最长为4天,平均8h。
1.2 主要临床表现 烦躁哭闹22例,呕吐16例,严重腹胀4例,未解大便6例,腹部立位片检查有6例提示腹部有阶梯状液平。
1.3 治疗方法 22例均行左腹股沟嵌顿疝松解,疝囊高位结扎术。有17例均需切开内环处腹横筋膜松解后方能还纳回盲部,其中4例因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
2 结果
21例治愈,1例来自农村4个月患儿,因嵌顿时间长达4天,已出现肠坏死,因感染中毒性休克,于肠切除术后2天死亡。
3 讨论
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是最常见的腹部外科急症,由于疝内组织易缺血坏死,诊治不及时,后果将十分严重。临床上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左侧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患儿,虽然嵌顿时间不太长,仅数小时,但手法复位却十分困难,往往存在是继续手法复位还是及时手术松解的难题,从而导致治疗上延误,或挤压后造成的并发症,给患儿带来痛苦。对这类患儿,手术发现许多是由于回盲部嵌顿于左侧腹股沟所致,因此了解和探讨其病因和临床特点,对于指导我们的临床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3.1 病理基础 正常回盲部位于右下腹腔,由于婴幼儿期升、降结肠与后腹膜固定不够,盲肠与阑尾较游离,活动度大[1]。这是造成回盲部嵌顿于左腹股沟部的主要病理解剖因素。从本组年龄可看出,最小4个月,最大不超过2岁。临床提示我们,对婴幼儿左腹股沟斜疝,应考虑有回盲部嵌顿的可能。
3.2 临床特点 ①回盲部左斜疝嵌顿后,其肠管牵拉过大,疼痛难忍,临床表现为起病急、烦躁不安、哭闹不止;②回盲部嵌顿为低位肠梗阻,较早出现呕吐和腹胀;③回盲部嵌顿后,充血水肿,其结肠回肠交接处形成1个坎,再加上粪便流积而加重疝内肠管扩张,使其不易还纳,手法还纳的成功率很低;④回盲部左斜疝嵌顿后,其肠管血循环障碍严重,发生肠坏死的概率较高。本组有4例嵌顿超过16h出现肠坏死,肠坏死概率高于小肠嵌顿的患儿。当然肠坏死与嵌顿的时间有着密切关系。其临床特点是:起病急、症状重、不易还纳和易发生肠坏死。一旦考虑为回盲部嵌顿,应尽快施行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果,李振东.小儿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