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再发性腹痛12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7-08 浏览次数:386次
作者:綦秀贞,门忠友 作者单位:山东高密,高密市人民医院儿科 山东高密,高密市中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RAP)的病因,临床表现,为临床选择辅助检查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120例RAP进行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83例为器质性疾病(69.2%),以肠系膜淋巴结炎为首位,慢性胃炎次之。功能性再发性腹痛37例(30.8%)。结论 小儿再发性腹痛与以往的结论功能性疾病占多数有所不同。而本文临床分析结果,器质性疾病83例(69.2%),功能性疾病37例(30.8%)。
【关键词】 小儿,再发性腹痛,临床分析
小儿腹痛是儿科临床常见症状。可表现为偶发的,也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临床称之为再发性腹痛。现将120例小儿再发性腹痛(RAP)临床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120例患儿均为我科2006年2月~2007年12月门诊病例。符合再发性腹痛诊断标准[1]:(1)腹痛病程超过3个月;(2)疼痛为非特异性间断发作,很少表现为绞痛;(3)疼痛部位多在脐周,上腹或无固定范围,腹部查体可有脐周压痛或无异常发现;(4)可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
男64例,女56例。年龄3~6岁60例,7~9岁40例,10~12岁20例。病程:3个月~1年70例,1~2年50例。所有小儿腹痛均大于3次,有不良饮食习惯者42例。
1.2 临床表现 腹痛季节:以冬春季节发作为主79例(65.8%),其次为秋季30例(25.0%),夏季较少为11例(9.2%)。伴随症状:长期腹痛伴食欲不振40例(33.3%),伴恶心、呕吐18例(15.0%),伴反酸5例(4.2%),伴腹胀28例(23.3%)。腹痛部位:以脐周痛为主86例(71.7%),上腹部22例(18.3%)。部位不固定12例(10.0%);腹痛性质:不规则痛80(66.7%),阵发性痛30例(25.0%),持续痛10例(8.3%)。腹痛时间:无规律痛98例(81.7%),饭后痛18例(15.0%),空腹痛4例(3.3%);疼痛程度:隐痛106例(88.3%),阵发性剧烈痛6例(5.0%),脐周压痛86例(71.7%),上腹部压痛18例(15.0%),右下腹压痛6例(5.0%),无固定压痛10例(8.3%)。
1.3 检查方法 除详细询问患儿的情况状态,行为,学校表现,饮食习惯及认真体格检查外,行血、尿常规、大便隐血、虫卵检查,腹部彩超,胃肠钡餐等检查,据筛查结果进一步查肝功能,血幽门螺杆菌抗体,脑电图等。
2 结果
120例再发性腹痛患儿经消化道钡餐证实为慢性胃炎22例(18.3%),其中22例患儿行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查阳性15例(68.2%);十二指肠憩室1例(0.8%);腹部彩超证实为肠系膜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56例(46.7%),肾积水1例(0.8%)。大便虫卵检查,蛔虫卵阳性3例(2.5%)。血、尿、大便常规,大便隐血,肝功能,脑电图未见异常病例。非器质性疾病37例(30.8%);相关因素分析:进食影响18例(15.0%),哭闹情绪反应、紧张、精神因素16例(13.3%),无明确诱因 12例(10.0%)。
3 讨论
小儿腹痛是小儿时期的最常见临床症状之一,我们门诊工作统计中,每年以腹痛就诊者占门诊患儿的6.2%(893/14 400)。小儿反复腹痛病因多种多样,归纳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大类。既往认为功能性RAP占90%以上,而器质性者不足10%[2,3]。本文分析结果120例中器质性疾病83例(69.2%),其中46.7%患儿彩超证实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由此可见,肠系膜淋巴结炎可能是儿童再发性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常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腹痛可在任何部位,侵及回肠末端的一组淋巴结时以右下腹痛为主。再次以消化道炎症多见,本文慢性胃炎22例,其中有15例幽门螺杆菌阳性,占慢性胃炎的66.4%,说明幽门螺杆菌可能是引起RAP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与父母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小儿喜食零食有关,尤其学龄儿童学习负担重,饮食不当等使胃肠神经调节功能发生紊乱,降低胃肠黏膜的保护功能,为幽门螺杆菌入侵胃肠黏膜创造了条件,以致引起胃十二指肠炎症,应当引起重视。尤其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小儿时期与慢性胃炎共存并认为是慢性胃炎的病因,多表现为反复腹痛。非器质性疾病37例中,进食影响18例(15.0%),有过食零食(果汁、冰激凌、方便面等),食物的污染,加工时添加剂、防腐剂、辛辣粉等,对儿童柔嫩的胃肠黏膜产生刺激和损伤,而引起腹痛,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进食或少吃零食。精神因素所致反复腹痛16例(13.3%),说明精神因素仍是功能性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这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患儿学习负担过重,课外补习太多,很少有自由自在的活动,精神紧张有关。另外,家庭因素,小儿对外界变化心理适应能力差,也是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的主要原因,说明小儿心理健康,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是预防小儿发作性腹痛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本文临床分析,对小儿再发性腹痛的诊断和治疗需要防止两个极端,即不能多数认为功能性而轻易诊断为肠痉挛或肠道功能紊乱,造成漏诊,同时也不能泛泛地采取全面辅助检查,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患儿家庭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王茂贵.小儿再发性腹痛的诊断思维程序.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3):154.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7.
3 张澍.现代儿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