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经皮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1-05-26  浏览次数:409次

  作者:黎彩银,叶永青,彭婉仪 作者单位:528403,广东省中山博爱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经皮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对100例需行PICC的危重患儿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对比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所需的置管穿刺次数减少(P<0.05),置管时间延长,出现的PICC并发症更少,且工作效率、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满意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儿科PICC中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PICC;儿科

  早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经皮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作为一种可靠的中心静脉通道广泛应用于成人和儿童。在儿科PICC的成功置管已成为门诊及住院病儿护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但临床应用中也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与并发症[2]。此时一种新的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CNP)正引起医务界的关注。目前关于CNP在儿科PICC中的应用研究报道较少。是否CNP在儿科PICC中的应用有其优越性。现将本科室2005年以来将CNP应用于儿科PICC的经验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5月—2007年4月在我院儿科住院并需行PICC的危重患儿共1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41岁±1.72岁;体重19.53 kg±4.47 kg。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5.82岁±1.26岁;体重20.57 kg±2.3 kg。两组性别、年龄及体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均由儿科医务人员在重症监护室进行。

  1.2 研究方法

  1.2.1 制表

  制定应用PICC的CNP表CNP的内容以表格化的护理路线来表示,纵轴为时间,横轴为设计的护理项主要有:①健康咨询及评价;②药物及其他治疗;③监护;④营养;⑤活动与安全;⑥病人及家属教育;⑦病人的特殊教育;⑧出院计划)及实施方案,设计制作《重症患儿PICC监护记录表》《护理质量评价表》《病人(家长)满意度调查表》,对15例小样本进行预试验,请专家对上述评价表进行信度、效度测定。

  1.2.2 实施方法

  实验组:①CNP小组成员对患儿在行PICC前集中讨论,进行评估;②按CNP确定有关PICC的护理措施,记录PICC穿刺过程;③将CNP表放在患儿床前,每日每班护士按当日CNP的内容认真作好PICC监护记录及各项护理操作、检查和治疗,如情况稳定(即沿CNP的方向发展)则用“√”标识在相应的内容旁,否则用红笔“×”标识在相应内容旁,并对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进行记录;对照组按常规模式操作。最后出院时发放《护理质量评价表》及《病人(家长)满意度调查表》。

  1.2.3 记录项目及评价指标

  记录每个患儿的穿刺部位、次数、留置时间、并发症,对工作效率、护理质量、病人(家属)满意度等进行评价,其中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评价满分为10分,病人(家属)满意度评价满分为100分。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穿刺部位、次数及并发症在不同分组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讨论

  CNP作为护理管理的新模式,能规范诊疗和护理行为,协调医疗护理工作,正引起医务界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已有60%的医疗机构相继开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英国、澳大利亚及新加坡等国家的大医院也陆续采纳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3,4]。而PICC因其具有安全、可靠、耐高渗的特点,既减少了对患儿的过度刺激,又保证了静脉营养的供给,为患儿提供了较理想的静脉通道。但临床应用中也常会碰到各种问题与并发症[2],因此对儿科病人的PICC运用CNP的方法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能够有效协调组织病人的治疗护理工作,增强医务人员的团队精神,可使其活动的顺序及时间的安排尽可能达到最优化。本研究中,实验组PICC穿刺部位选择与对照组相近(P>0.05),但所需的PICC穿刺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延长(P<0.05),出现的并发症更少(P<0.05),这是因为:①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对实验组患儿在行PICC前集中讨论,对患儿病程预计、治疗用药、穿刺部位及时间、患儿情况进行评估;②按临床护理路径确定置管位置、穿刺用物及方法、置管时间及实施的护理措施,记录穿刺过程;③认真做好患儿PICC置管监护记录,置管期间责任护士对每位置管患儿在对应的时间段根据所列各项进行护理、检查和治疗(内容有:操作变化;药物的性质、速度、入量;患儿的配合、心理变化;穿刺部位的一般情况;透明敷料是否干洁;封管是否顺利),对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进行记录;④在实施临床路径中,小组成员定期(暂定3 d)对此过程中发生的变异进行汇总、分析、查明原因,并修改完善临床路径。

  实施CNP,除了提高工作效率,还使大多数的服务对象由PICC穿刺到拔管都能依此流程接受照顾,以使其获得最佳的服务,减轻患儿痛苦,从而进一步密切了护患关系,增强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在评价指标中可见,实验组的工作效率、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满意度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在儿科住院的危重患儿静脉输液常采用PICC,但在临床实践中由于操作或护理不当往往造成静脉导管保留时间短,反复穿刺导致血管破坏,增加了费用支出及对患儿的刺激,影响患儿及家长对医院的信任度。将CNP应用于儿科PICC,使护理行为更加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延长静脉导管使用时间,减少穿刺次数及并发症的发生,最终达到增加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保持并提高护理质量。因此,在提倡“优质、高效、低耗”的今天,CNP在儿科PICC的应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Earhart A,Jorgensen C,Kaminski D.Assessing pediatric patients for vascular access and sedation[J].J Infus Nurs,2007,30(4):226231.

  [2]楼晓芳,马美芳,施小定,等.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9899.

  [3]Linck DA,Donze A,Hamvas A.Neonatal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team:Evolution and outcomes of a bedsidenursedesigned program[J].Adv Neonatal Care,2007,7(1):2229.

  [4]田丽.临床路径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4B):73473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