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痛肠道原因的超声评价
发表时间:2011-05-23 浏览次数:397次
作者:蔡永军,王凤平 作者单位:临沂市人民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 用高频超声检查引起小儿腹痛的肠道疾病,所有病例经临床药物治疗或手术后随访证实,高频超声对包括胃肠功能紊乱在内的肠道疾病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高频超声 儿童腹痛 肠道疾病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H F us) in intestinal cause of abdominalpain of children. Disturbed gastrointestinal funtion was revealed in children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has important value in diagnosing bellyache disease , including disturbed gastrointestinal funtion, in children.
Key words: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Children bellyache; Intestinal disease
由于肠道内气体与软组织密度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气体将大量的声能散射掉了,使超声医师对含气器官无法直接显示,随着高频超声的广泛应用,腹部超声检查越来越普遍地用于评估胃肠疾病[1~3],对含气器官疾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现将本院高频彩超诊断并经临床治疗证实的240例引起小儿腹痛的疾病报告如下,以 提高超声工作者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男143例,女97例,年龄 1个月~14岁,因主诉哭闹不止的患儿45例,因主诉腹痛1 h至反复腹痛多天的195例,其中伴发热的21例。 化验检查:血象升高24例,其余无阳性发现。体格检查:腹部膨隆55例,腹软、压痛135例,墨菲氏征阳性14例 ,腹部可触及包块34例。
1.2 方法
应用Toshiba PV-6000及Philips enVisor C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以3.5 MHz~7.5 MHz变频探头, 患者仰卧,充分暴露检查部位,采用直接探测法对病变进行多方位扫查,有肿块的观察肿块的部位、边界、形态、大小、质地内部回声、活动度;没有肿块的观察肠管宽度、肠壁厚度、肠蠕动是否正常、肠内容物气体、液体、固体的分布情况、液体的透声状况等,全部病例经临床治疗证实。
2 结果
阑尾炎12例:患儿肠管内气体量较少,可见肠管内径相对增宽至10 mm~25 mm,肠管内液体量较多,透声好的与透声不好的液体相间分布,于右下腹可见不同程度肿大的阑尾,可显示长度25 mm~70 mm,宽度6 mm~18 mm,壁水肿增厚,腔内可见多少不等的积液,个别病例尚可见粪石强回声。肠套叠31例,可见肠管折叠所形成的混合回声团块,一般范围超过2 cm,横断面上可见同心圆及纵断面上可见套筒征,其内肠管层次结构不清晰,厚度不均匀,肠蠕动消失,其余部分肠管宽度略略增大、肠壁无明显增厚。肠道蛔虫4例,肠管内气体量较少,可见肠管内径相对增宽,肠管内液体间可见一条或多条管状强回声。肠功能紊乱:可见肠管不均匀积液76例,全肠道积气49例, 假性肠道包块征18例。肠管正常50例:患儿肠管内气体量较少,呈散在分布,多局限于上腹部,可见肠管内径2 mm~15 mm,随肠管的蠕动肠腔时大时小,肠管内液体量中等,透声差的液体均匀分布,下腹可见肠管内容物部分呈中强回声,10 mm以下淋巴结较常见,有的更大,正常大小的阑尾较难显示,有时在右腰大肌外侧回盲部可见长约2 cm~7 cm宽度小于6 mm阑尾回声,其一端连于结肠末端,一端呈游离状态。
3 讨论
3.1 小儿腹痛肠道原因的病理生理基础
小儿的肠管从一出生就开始接受外界的刺激,首先是吸入空气,随着年龄的增长,饮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胃肠动力学也随之发生改变,肠道对外界的刺激敏感性过高,小儿的肠道未能及时适应这种改变,加之交感神经发育迟缓,植物神经活动失调,使肠管处于无节律的运动状态,小儿肠管长且薄,吸收能力和通透性均高,分泌和蠕动功能易于紊乱,为多种疾病的易发条件[4],轻者造成胃肠功能紊乱,重者肠环肌局部痉挛,某部分肠管连同肠系膜一起被推入邻近的肠管,形成肠套叠[5]。
3.2 小儿腹痛原因的检查
对小儿腹痛患者除全面查体及腹透外,超声是主要的检查手段,经常检查的是肝胆肾及肠道,主要是排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肾积水、胆囊结石等疾病,对肠道的检查,主要是排除肠套叠、阑尾炎等疾病。既往对于未能发现肿大阑尾及肠套叠等异常征象的患者,不论是肠胀气还是肠内容物回声有什么改变,均不能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而本组资料表明在排除了某些脏器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的疾病引起的腹痛后,对于一些形态结构未发生改变的疾病如:胃肠功能紊乱可以做出诊断。
3.3 胃肠功能紊乱的声像图
包括以下三种征象:(1)全肠道含气征:表现为腹部探测时肠管内可见大量气体,超声不能穿透,致使肠管宽度、肠壁厚度及其内容物在肠道内以何种状态存在均无法显示。该征象出现时,致使部分实质性脏器边缘部受肠胀气遮盖无法显示。(2)肠道不均匀含液征:肠管内气体量较少,肠管宽度正常、肠壁无增厚,内容物在肠道内分布不均匀,透声好的与透声不好的液体相间分布,特别是同一肠管横断面上可见靠近肠壁液体透声好、中心部分液体透声差。(3)假性肠道包块征:肠管内气体量较少,可见肠管折叠所形成的混合回声团块,一般范围不超过2 cm,横断面上可见同心圆及纵断面上可见套筒征,其内肠管层次结构清晰,厚度均匀,可见正常的肠蠕动,其余部分肠管宽度无增大、肠壁无明显增厚等。
3.4对小儿腹疼原因的随访检查
3.4.1全肠道含气征既往是告诉患者家属,待肠胀气消失后再来检查,我们的做法是,给患者仔细检查,排除周围脏器疾病,再经过推压肠气,排除明显的肿块后,经过1 d~4 d的临床治疗,按肠功能紊乱给予解痉、排气、中药贴敷或针灸后,肠胀气消失或明显减轻,腹痛亦减轻,再复查,均无异常发现。
3.4.2肠道不均匀含液征
既往按正常诊断,我们提示肠功能紊乱经临床治疗后,肠内容物回声恢复正常,患者腹痛亦消失。
3.4.3假性肠道包块征
既往有误诊为肠套叠的,半小时或经解痉治疗几小时后复查,所见征象均消失。
3.5 小儿腹痛肠道疾病误诊原因
3.5.1未发现腹部肿块时,超声医师对肠内容物观察不仔细,致使肠道蛔虫未能检出。
3.5.2发现一个肠套叠肿块后,超声医师自我满足,对多发肿块未能检出。
3.5.3对发热、呕吐、厌食、上腹痛并腹膜刺激征应高度怀疑[6] 阑尾炎的患儿,误诊为腹膜炎、胃肠炎。
3.5.4由于超声医师经验不足,可以使肠道内的食物残渣误诊为肠套叠[7]。
【参考文献】
[1]Lim JH, Lee DH ,Ko YT. Sonographic detection of duodenal ulcer[J] . J Ultrasound Med,1999,11:91.
[2]Garcia SJM. Direct Sonographic signs of acute duodenal ulcer [J]. Abdom Imaging,1999,24:266.
[3]周永昌, 郭万学. 超声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1327.
[4]吴恩惠. 医学影像诊断学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36-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