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附13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1-05-23 浏览次数:413次
作者:苗广宇 周立秋 作者单位:116013辽宁大连沈阳军区第一疗养院中医科
【关键词】 按摩治疗
小儿功能性腹痛,临床上多见,主要病因为小儿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发育不全、薄弱,加之进食不规律,跑跳后、边走边吃或暴饮暴食、饮食不洁,导致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引起胃肠道逆行蠕动而导致功能性腹痛。本文就此疾病,采取腹部按摩,点揉按拂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患儿,男9例,女4例。其中2~4岁4例;4~6岁7例;6~9岁2例。均门诊治疗,病史最长2.5年;间断反复发作,最短3h。症状体征:腹痛不规律、不定时,腹痛时间长短不一,次数不等。饭前饭后、玩耍或进食均有发作。疼痛可自行缓解,缓解后吃玩如常。大便正常,有时黄色稀便,无恶心、呕吐。查体:体温正常,腹痛时痛苦表情。全腹平软,有压痛,以上腹脐周多见,无肌紧张。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活跃,无气过水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
1.2 诊断依据 (1)阵发性腹痛,以上腹脐周多见,发病突然,可自行缓解;(2)痛疼时间持续几分钟不等,发作间歇期一切正常,不影响吃、玩;(3)无脓血便,有时黄色稀便,体温正常;(4)排除引起腹痛的其它疾病,如肠道蛔虫症、肠扭转、肠套叠、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
1.3 治疗方法 (1)腹部按摩:取平卧位或半卧位(有时腹痛剧烈不能平卧),施术时一般皆用平补平泻法,有时根据病情需要,酌情考虑补泻法,如腹腔积气多,腹胀以泻为主,排出积气积便,缓解腹痛。按摩腹部顺序,施术者以右手掌根着力于剑突下,缓慢、深透地从左向右、从上腹向下腹部旋转按摩,先轻揉,后逐渐加力,反复施术5~10min;(2)点揉按拂腹部:全掌着力,掌心扣压天枢、中脘、下脘、神阙、关元、气海穴,施以持续点揉按拂,循脐周反复施术点、揉、按、拂交替进行,全掌着腹按摩,单指点压穴位,而后施术者手指并拢屈曲,掌心扣压穴位处轻轻拂振,循脐周上下边旋转,边点揉,边拂振,反复施术3~5min,以腹通柔为度,腑气通调,粪气排出,腹痛消失;(3)饮食调理:进食要有规律,食物要清洁,一餐量少些,质软些,营养丰富些,餐次除每日三餐外,上下午各增餐1次(水果、点心类食品),常饮水,这样进食有利于小儿消化吸收。
1.4 疗效标准 治愈:腹痛消失,随访3个月无复发;显效:腹痛明显好转,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有效:腹痛好转,发作次数减少;无效:腹痛无改变,发作次数无减少。
1.5 治疗效果 本组13例,痊愈11例,显效2例,占总例数85%。
2 典型病例
例1,男,3.5岁。晨起去幼儿园时急饮一杯牛奶,入园后约3h左右,患儿突然哭闹,自诉肚子痛,不能站立来诊。查体:体温、心肺正常,全腹平软,脐周有压痛,无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活跃。由于去幼儿园时急饮一杯奶,导致胃肠蠕动功能失调,引起急性腹痛,患儿取半卧位,采取腹部按摩点揉按拂方法治疗,反复施术3~5min后,患儿安静、平稳,按摩10min左右排气,同时又有便意,排便后腹痛缓解,自行走路。嘱其母予少量进软食。
例2,女,4岁。母诉小孩腹痛,经常发作,爱吃零食,进食不久腹痛,痛时强迫蹲或卧位,休息一会腹痛可自行缓解,不影响吃和玩,有时黄色稀便。查体:一般状态好,较瘦,体温正常,舟状腹,全腹软,无肌紧张,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考虑小儿功能性腹痛,采取腹部按摩点揉拂手法治疗,每日1次,治疗7次,同时,从饮食方面调理,嘱其母控制患儿少吃零食,按顿进食,进食30min后,让其母以此法按摩腹部4~5min,经1个月调理,腹痛次数明显减少,痛疼缓解,患儿饮食量增加,比以前稍胖。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与脏腑阴阳失衡、经络气血运行障碍有关”。本组病例在治疗上一是从饮食上调理,进食要规律,一餐量少些,质软些,营养丰富些,餐间加吃水果,饮水,利于消化吸收;二是采取中医腹部按摩方法治疗,是通过刺激相关穴位或区域纠正胃肠蠕动吸收功能失调,改善经络气血的正常运行,起到治疗疾病和康复机体的作用。因为中脘、天枢、神阙、下脘主治胃脘痛、腹胀、肠鸣、脾胃虚,中脘是胃之募穴,八会穴中的腑会,主治消化道疾病,疗效最佳。而关元为小肠的募穴,小肠为“受盛之官”,配天枢治疗肠道病,关元并有培补元气,回阳固脱的作用,关元、气海穴又是全身强壮穴位,采取按摩既治疗又康复机体。见效快,疗效满意,痛苦少,患儿及家长易接受,既经济又方便,值得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