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11-04-13  浏览次数:428次

  作者:苏志刚 孔秀岩 作者单位:072750 河北省涿州市,中石油东方公司第二职工医院麻醉科(苏志刚),儿科(孔秀岩)

  【摘要】 目的 研究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拟行人工流产手术早孕者10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A组)、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组(B组),每组50例。A组:经静脉推注异丙酚2.0~3.0 mg/kg;B组:静脉推注氯胺酮0.1~0.15 mg/kg、异丙酚1.5~2 mg/kg。结果 B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与A组相比,B组术后腹痛、躁动发生率明显较少(P<0.05),异丙酚诱导剂量及总剂量明显较少(P<0.05)。结论 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人工流产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异丙酚;氯胺酮;人工流产

  人工流产术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早已被广泛接受,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及医疗条件的改善,无痛人流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异丙酚静脉麻醉已广泛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但其镇痛作用极弱,部分患者术中出现躁动、多语、肢体活动等,影响手术操作。为了探索一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的麻醉方法,我院自2007年1月起将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人流术的孕妇,并与单独应用异丙酚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要求无痛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1]Ⅰ~Ⅱ级(Ⅰ级正常健康、Ⅱ级有轻度系统性疾病),按人工流产适应证和禁忌证[2], 选择的健康早孕妇女100例,年龄18~49岁;妊娠6~10周;体重42~75 kg。按来院顺序随机分为异丙酚组(A组)、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组(B组),各50例。2组一般资料有均衡性。所有患者术前均完成常规实验室检查,术前禁食、禁饮8 h,静注阿托品0.5 mg。

  1.2 麻醉方法 入手术室,建立上肢静脉通路,输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取截石位,消毒、铺巾完成后开始麻醉,应用迈瑞PM9000多功能监护仪进行监测,经面罩给氧4.0 L/min。A组:经静脉缓慢推注异丙酚2.0~3.0 mg/kg;B组:静脉缓慢推注氯胺酮0.1~0.15 mg/kg、异丙酚1.5~2 mg/kg。2组均在入睡后进行手术。术中根据有无疼痛反射(如肢体抽动、呻吟等) 随时追加异丙酚30~50 mg/次。间隔1 min,若仍有影响手术的肢体活动则继续追加,直至不影响手术。麻醉师及手术医师均为高年资主治医师,经过培训并相对固定,备有简易呼吸囊,气管插管,喉镜和抢救药物。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2组镇痛效果:镇痛制定标准[3]:①显效:孕妇自诉在术中完全无痛,表现自如、安静;②有效:孕妇仅轻度腹痛、牵拉感,基本安静;③无效:术中孕妇感明显疼痛,不够安静或大声呻吟。镇痛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3.2 观察2组术前、术中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RR)变化情况。

  1.3.3 分别记录2组异丙酚诱导剂量和总剂量。

  1.3.4 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腹痛、苏醒期躁动、梦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从末次给药到能准确回答姓名、年龄、地点)和离院时间(从苏醒到眩晕症状全部消失,能独立正常行走出院)。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镇痛效果比较 B组的镇痛明显优于A组(P<0.05)。 见表1。

  表1 2组镇痛效果比较n=50,例(%)

  显效有效无效

  A组24233

  B组36140

  2.2 2组MAP、HR、RR及SpO2 变化比较 对比术前术中MAP、RR、SpO2的变化,2组MAP、HR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A组较为明显,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与术前相比术中MAP、HR、SpO2、RR变化情况n=50,例(%)

  组别MAP下降20%HR<60次/分SpO2<95%RR减慢或暂停

  A组22(44)11(22)8(16)6(12)

  B组8(16)*3(6)*6(12)4(8)

  注:与A组比较,*P<0.05

  2.3 2组异丙酚诱导剂量和总剂量 A、B组异丙酚用量分别为(3.2 ±0.3)mg/ kg和(170±33)mg、(2.2 ±0.4)mg/ kg和(98±15)mg,B组异丙酚用量明显低于A组(P<0.01)。

  2.4 不良反应、定向力恢复时间及离院时间情况 如B组术后腹痛、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而呼吸抑制、梦幻、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而离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不良反应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及离院时间比较n=50

  术后腹

  痛例(%)梦幻例

  [(%)]恶心呕吐

  [例(%)]躁动[例

  (%)]定向力恢复时间

  (min,±s)离院时

  间(min,±s)

  A组20(40)6(12)4(8)7(14)5.2±2.123±5

  B组4*(16)7(14)3(6)4*(8)8.3±4.0*21±7

  注:与A组比较,*P<0.05

  3 讨论

  在提倡以人为本,人人享有生殖健康的今天[4],人们对生活质量及医疗条件有了更高的要求,无痛人工流产越来越受到青睐。由于人流操作时间短,因此需要一种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彻底,镇痛良好,患者能迅速离院的麻醉药与之相配合。

  异丙酚是一种新型、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用于诱导及全身麻醉。其具有起效迅速、维持时间短、体内无蓄积、代谢快、毒性小、复苏迅速、完全无手术记忆、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等特点[5],是目前妇科门诊手术较为理想的静脉麻醉药[6]。但异丙酚镇痛作用较弱,对疼痛刺激较强的手术操作,单独应用异丙酚难于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特别是一些初产妇,宫口较紧,甚至出现扩宫困难,产生强烈扩宫痛。故临床上多配用其他麻醉性镇痛药物,如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但其价格较贵,所以配伍氯胺酮用于人工流产易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氯胺酮是惟一共有镇静、镇痛和麻醉作用的静脉麻醉药。小剂量氯胺酮仍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对术后患者恢复影响也较小[7] 。

  本研究采用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行无痛人流术,并与异丙酚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B组麻醉效果明显改善,同时了减少异丙酚的诱导用量,追加异丙酚的患者例数明显减少,而且术中患者躁动、术后腹痛明显减少。考虑与小剂量的氯胺酮使用发挥其镇痛作用关。

  有研究表明,异丙酚对心血管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麻醉时能引起血压下降,血压下降水平与药物的应用剂量成正相关[8]。 本研究发现术中B组BP和HR变化较轻,考虑与下列因素有关:(1)氯胺酮有兴奋交感神经作用;(2)与氯胺酮配伍时异丙酚用量相对较小,部分抵消了异丙酚引起的循环抑制作用,提供了较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研究还发现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组定向力恢复时间稍长,但离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影响患者离院。

  综上所述,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行人工流产,既可发挥异丙酚起效快、恢复迅速完全的特点,又能发挥氯胺酮的强镇痛作用,两者取长补短。故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无痛人流,是一种比较安全理想的麻醉方式。

  【参考文献】

  1 胡卫华,王庆霞,徐秋林,等.异丙酚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人流镇痛420例临床分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3:121122.

  2 李力.计划生育.见: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97401.

  3 曾静影.利多卡因对人流镇痛效果临床观察.实用妇产科杂志,1991,7:210.

  4 华嘉增.为人人享有生殖健康的目标而奋斗.中国实用妇女与产科杂志,2003,19:1.

  5 姜星,谭玉红,黄彩贤.妇科手术中无痛技术的临床应用.河北医药, 2005,27:329.

  6 罗静.异丙酚无痛人流500例临床分析. 广西医药, 2004,26:396.

  7 米卫东,李旭东.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芬太尼用于老年病人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1,12:744745.

  8 周之田,王苑.不同剂量异丙酚麻醉对人工流产术中血压和呼吸的影响比较.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16917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