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血清瘦素水平与其他代谢类激素的关系研究
发表时间:2011-04-13 浏览次数:406次
作者:韩小梅 范雪爱 额尔敦高娃 王炳辉 作者单位:050031 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韩小梅、额尔敦高娃、王炳辉);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儿科(范雪爱)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式新生儿血清瘦素与其他代谢类激素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两种喂养方式的健康足月新生儿生后7 d血清瘦素、胰岛素、生长激素、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母乳喂养组新生儿生后7 d血清中瘦素、胰岛素、生长激素、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别是:(3.4±1.5) μg/L、(17±6) μU/ml、(13±5) μg/L、(1.4±0.9) μg/L、(115±26) μg/L、(4.2±1.2) μU/ml;人工喂养组新生儿生后7 d血清中瘦素、胰岛素、生长激素、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别是:(1.9±0.3) μg/L、(13±6) μU/ml、(9±4) μg/L、(1.0±0.6) μg/L、(104±30) μg/L、(4.2±1.4) μU/ml;母乳喂养儿血清瘦素、胰岛素、生长激素水平显著高于配方乳喂养儿(t=2.9143、2.6264、3.9422, P均<0.05),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527、1.8162、0.0857, P均>0.05)。新生儿生后第7天血清瘦素与代谢类激素作相关分析显示:瘦素与胰岛素、生长激素、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呈正相关(r=0.5166、0.6653、0.4421、0.4905,P均<0.05),与促甲状腺激素呈负相关(r=-0.6461, P<0.05)。结论 新生儿血清瘦素水平与其他代谢类激素关系密切,共同在新生儿生长发育及能量代谢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新生儿;瘦素;母乳喂养;人工喂养;代谢类激素
已知瘦素、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为调节人类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在胎儿及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方面起重要的调节作用[1]。但在不同喂养方式新生儿中瘦素与其他激素的关系研究,目前国内外报道不多,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不同喂养方式的新生儿在生后7 d血清瘦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了解不同喂养方式新生儿瘦素水平变化及与其他代谢类激素的关系,探讨瘦素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出生并同意随访的健康足月新生儿6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婴37例,女婴29例;剖宫产40例,顺产26例;母乳喂养儿组35例,人工喂养儿组31例;胎龄37~42周,平均(39.45±1.36)周,出生体重2 300~4 000 g,平均(330±490) g。入选的新生儿从出生随访到满28 d,新生儿无窒息、畸形、产伤、无影响生长发育的病理性原因。所有入选的新生儿母亲均体健,无妊高症、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母亲没有母乳或选择性不哺乳的新生儿纳入人工喂养组。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均采用雀巢力多精奶粉,统一喂养。2组新生儿体质量指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4,P>0.05),新生儿男女性别及不同分娩方式间血清中瘦素浓度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4和0.0857,P>0.05)。
1.2 方法 于新生儿生后第7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常温离心15 min,转速3 000 r/min,留取血清标本装洁净试管,置-70℃冰箱保存。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瘦素水平测定,试剂盒由美国DSL公司提供。胰岛素、生长激素、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试剂盒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AS 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相关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喂养方式新生儿血清瘦素及胰岛素、生长激素、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母乳喂养组新生儿在生后7 d血清中瘦素、胰岛素、生长激素、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别为(3.4±1.5) μg/L、(17±6) μU/ml、(13±5) μg/L、(1.4±0.9) μg/L、(115±26) μg/L、(4.2±1.2) μU/ml;人工喂养组新生儿生后7 d血清中瘦素、胰岛素、生长激素、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别为(1.9±0.3) μg/L、(13±6) μU/ml、(9±4) μg/L、(1.0±0.6) μg/L、(104±30) μg/L、(4.2±1.4) μU/ml;母乳喂养儿血清瘦素、胰岛素、生长激素水平显著高于配方乳喂养儿(t=2.9143、2.6264、3.9422, P均<0.05),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527、1.8162、0.0857, P均>0.05)。
2.2 瘦素与其他激素的相关关系 新生儿生后第7天血清瘦素与代谢类激素作相关分析显示:瘦素与胰岛素、生长激素、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66、0.6653、0.4421、0.4905,P均<0.05),与促甲状腺激素呈负相关(r=-0.6461,P<0.05)
3 讨论
本研究对两种喂养方式的新生儿生后7 d血清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瘦素水平作相关分析,表明母乳喂养组血清胰岛素水平、生长激素水平显著高于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2组间未显示出明显差异。提示母乳中除含有一定浓度的瘦素外,也含有其他调节生长发育的激素,共同调节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新生儿血清瘦素水平与代谢类激素做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血清瘦素水平与代谢类激素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瘦素与胰岛素、生长激素、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呈正相关关系。瘦素与促甲状腺激素呈负相关。关于瘦素与代谢类激素之间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的机制是:大量的研究发现瘦素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组成一个闭合环路,共同调节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瘦素可能作为脂肪—胰岛素轴的一部分,参与胰岛素的分泌调节,这种调节作用通过下丘脑来完成,胰岛素可刺激脂肪组织产生瘦素,血浆瘦素的增加可作用于下丘脑受体,抑制神经肽Y基因的表达和释放,导致摄食减少和能量消耗增加,同时减轻高胰岛素血症,继而也减少瘦素的释放,二者处于动态平衡中[2]。国外Christou等[3]的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脐血瘦素与胰岛素水平显著相关,二者与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关系密切,共同调节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文献报道瘦素与生长激素、胰岛素生长因子呈正相关关系,瘦素水平的降低常常伴有生长激素水平的下降[4]。动物实验表明瘦素水平降低能导致动物体内生长激素水平下降,而补充瘦素使瘦素水平正常化,可以恢复生长激素的分泌[5]。Carro等[6]直接向小鼠脑室内注入抗瘦素受体可完全抑制生长激素释放,而对短期禁食生长激素较低的鼠脑室内注入瘦素,可引出垂体储存的生长激素释放,故认为在生长激素释放中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证实瘦素与生长激素的关系,Matsuoka等[7]实验研究显示:在生长激素分泌能力不同的矮小儿童中随着体内生长激素水平增加,体内脂肪减少,瘦素水平下降,推测瘦素是脂肪组织影响下丘脑生长激素分泌的信使,生长激素是调节小儿生长发育的激素,它的降低势必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造成生长发育停滞。瘦素可通过影响下丘脑室旁核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基因的表达而发挥对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作用,甲状腺激素则通过影响体脂含量及促甲状腺激素等发挥对瘦素的调节,TSH与脂肪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直接发挥对瘦素的调节[8]。当甲状腺激素不足或过多时均可造成血中瘦素水平发生相应的改变[9]。研究表明促甲状腺激素与瘦素呈负相关,认为促甲状腺激素对脂肪分解有显著作用,宫内生长迟缓儿(IUGR),往往伴有TSH升高,而TSH可能直接抑制瘦素基因的表达,故IUGR的瘦素水平较正常为低[10]。
总之,新生儿期血清瘦素与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关系密切,提示瘦素等内分泌激素在调节新生儿生长发育方面起重要作用[11]。不过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内分泌因素很多,瘦素如何与以上激素共同作用而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调节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晖,徐谓贤,曹丽静,等.瘦素和瘦素受体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河北医药,2009,31:27002701.
2 Paolisso G, Ammendola S, DelBuono A, et al.Serum levels of IGFI and IGFBP 3 in healthy centernarians: relationship with plasma leptin and lipid concentrations ,insulin action and cognitive function.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97,82:22042209.
3 Christou H, Connors JM, Ziotopoulou M,et al. Cord blood leptin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levels a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fetal growth.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1, 86:935938.
4 Schubring C, Siebler T, Kratzsch J, et al. Leptin serum concentrations in healthy neonates within the first week of life: relation to insulin and growth hormone levels, skinfold thickness, body mass index and weight. Clin Endocrinol(Oxf), 1999,51:199204.
5 Mantzoros CS. The role of leptin in human obesity and disease; a review of current evidence. Ann Intern Med, 1999,130:671680.
6 Carro E, Senaris R,Considine RV,et al. Regulation ofinvivo growth hormone secretion by leptin.Endocrinology, 1997,138:22032207.
7 Matsuoka H, Fors H, Bosaeus I ,et al. Changes in body composition and leptin levels during growth hormone treatment in short children with various secretary capacities. Eur J Endocrinol,1999,140:3542.
8 Pinkney JH, Goodrick SJ, Katz, et al. Leptin and the pituitary thyroid axis: a comparative study in lean, obese, hypothyroid and hyperthyroid subjects. Clin Endocrinol ,1998, 49:583588.
9 周晓宁.甲状腺功能减退患儿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 12:6465.
10 Orbonits M. Leptin and thyroidA puzzle with missing pieces. Clin Endocrinol,1998, 49:569572.
11 翁立坚,林霓阳.瘦素与早产儿体格生长关系的研究.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