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4-12 浏览次数:368次
作者:赵晓婉 作者单位:泽州县妇幼保健院,山西 泽州 048000
【摘要】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6例硬肿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两组患儿的硬肿消退时间、住院天数、治愈率及死亡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硬肿消退时间、住院天数及死亡率均少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效果好,对缩短病程、逆转病情、防治合并症、改善预后及促进脏器功能恢复起到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 复方丹参注射液 新生儿 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随着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及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足月儿发病率逐渐下降。早产儿由于散热快,散热面积大,产热不足及糖原储备不足,或合并窒息感染颅内出血低血糖等更易患本病。我科于2002年10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新生儿硬肿症6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其中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36例,取得较满意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观察住院患儿66例,均在生后半月内发病,其中男34例,女32例;足月儿25例,足月小样儿16例,早产儿25例;体重2 500 g~3 500 g 20例,2 000 g~2 500 g 24例,1 500 g~2 000 g15例,<1 500 g 7例。根据新生儿硬肿症诊断标准[1],其中轻度22例,中度35例,重度9例;体温不升60例,合并窒息25例,新生儿肺炎18例,新生儿脐炎10例,肺出血2例,颅内出血2例,4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肺出血。6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日龄、临床分度、合并症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恒温暖箱复温、供给足够热卡、抗感染、纠酸、支持等综合治疗,对各种并发症采取相应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 ml缓慢滴注(>10 min),每日1次,5 d 1疗程。
1.3 疗效判定 显效:硬肿于3 d内全部消退,体温正常,哺乳正常,各种反应良好;有效:硬肿于3 d~5 d全部消退,体温正常,哺乳及各项反应基本正常;无效:硬肿5 d后才逐渐消退或持续半月不退,且哺乳及各项反应欠佳或病情加重。
2 结果
治疗组36例中,显效29例,有效6例,1例因肺出血死亡,治愈率97.2%,死亡率2.8%;对照组30例,显效9例,有效17例,4例因重度感染肺出血 颅内出血等并发症而死亡,治愈率86.7% , 死亡率1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例显效率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硬肿消退时间住院天数 治愈率及死亡率比较(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硬肿症指新生儿时期所发生的周身或局部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兼有水肿的一种严重疾病,寒冷损伤是本病的重要病因[2]。低体重窒息或感染 酸中毒是新生儿硬肿症的危险因素[3]。由于上述原因使新生儿体内棕色脂肪产热过程受到抑制易发生凝固而致病,由于皮下脂肪凝固,血流缓慢,血液淤滞,组织缺氧,引起毛细血管壁损害,渗透性增加,组织缺氧加重,出现酸中毒,而发生微循环障碍,使脏器和血液灌流量减少,肾脏心脏受累。尤其是重症患儿由于微循环障碍进一步恶化,毛细血管壁损害更加严重,而释放组织凝血活酶激活凝血系统,致血小板凝集,纤维蛋白沉淀,引起微血栓而导致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休克。丹参具有明显抗体内外血栓形成抗血小板凝集 促进纤维蛋白降解 减弱或保护纤维蛋白凝块对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提高血小板内cAMP含量,抑制血小板凝集,通过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促使纤维蛋白裂解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从而起到促纤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断异常凝血程序,预防或阻止DIC发生发展,而对解除血液因流变性异常出现的浓、黏、凝、聚状态亦有明显改善作用。
新生儿硬肿症国内外报道病死率40%~50%,曾报道应用血管活性物质多巴胺、654-2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取得良好效果。但应用此药可出现副作用。本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未出现一例不良反应,效果显著,比较安全。值得说明的是,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之前或同时,要注意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加强支持疗法,提高机体的反应状态,积极治疗原发病,只有这样丹参注射液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08.
[2] 胡皓夫.现代儿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89.
[3] 王玲玲,张 宁,刘 红,等.新生儿硬肿症危险因素分析[J].新生儿科杂志,2002,6(1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