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脑性瘫痪患儿预后的家庭因素相关分析
发表时间:2011-03-07 浏览次数:373次
作者:李敬满 施荣富 杨花芳 孙素真 高明月 王静 彭晓燕 作者单位:050031 石家庄市,河北省儿童医院
【关键词】 脑性瘫痪;儿童;预后
脑性瘫痪(CP)简称脑瘫,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1]。脑性瘫痪如不及时治疗可造成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目前,对脑性瘫痪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的很多,治疗上一般采取医院康复、家庭康复、家庭康复加医院康复等形式。但在康复治疗过程中观察到,如仅在医院行康复训练,而忽视家庭康复,恢复较慢,若双方配合训练效果更佳。但由于脑瘫患儿家长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居住地、家庭人口等家庭因素,往往影响家庭康复的效果,影响患儿预后。本组针对200例脑瘫患儿家庭因素进行分析,给予相应的康复措施,取得明显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脑瘫患儿200例,诊断与分型均符合1988年全国脑瘫座谈会诊断与分型标准[2]。把年龄相仿、病情程度相同、应用盖赛尔发育量表(Gesell)测定智商相似的脑瘫患儿,采用相同治疗方案治疗3、6、12、24个月后,到门诊脑瘫评估室,由同一专科医师对相同条件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效果进行评定,以24个月后的评定为判断标准。
1.2 疗效标准
评估标准采用李德炎等[3]提出的疗效评估标准。显效:训练后智力进步,肢体功能基本正常或在评估方面有5 项以上显著进步者;有效:肢体功能大部分恢复,能自由活动或在评估方面有6 项明显进步者;好转:肢体痉挛减轻,自觉症状减轻、能随个人意志活动、生活较前改善,或在评估方面有0 项进步者;无效:症状、体症同前,无明显变化或无进步者。
1.3 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内容是患儿家长子女数目(1、2或≥3个)、居住环境(城市或农村)、人口性质(常住、暂住、流动、父母年龄(>35或<20岁)、父母文化程度(小学、初中、高中及大专、大学以上)、父母感情、家庭收入(月收入<1 500元、1 500~3 000元、3 000~4 000元、>4 000元、宗教信仰、居住地离康复中心远近。由笔者亲自发放问卷,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解释,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以不记名方式由患儿家长填写统一印制的《脑瘫患儿家庭情况调查问卷》。当场收回问卷。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回收率100%。
2 结果
经过24个月治疗有效加康复131例,占65.5%;好转但不理想50例,占25%;再加上无效加放弃36例,占18%。见表1。通过对200例问卷调查分析, 结果显示:17例放弃治疗患儿中,因宗教信仰放弃4例,经济条件差(月收入<1 500元)放弃治疗10例,病情严重如不自主运动型脑瘫而放弃治疗3例 。对50例有效果但不理想患儿进行分析,城市占5例,农村占45例, 家庭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占19例,父母年龄(>35或<20岁)占23例,家庭子女数目多 (>2 )占14例,学历低(小学或初中文化)占9例。表1 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影响小儿脑瘫预后因素除了脑瘫患儿需要早预防、早发现、尽早实行全面、系统的康复治疗外,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以及良好的家庭因素。根据调查显示,影响脑性瘫痪患儿预后的家庭因素包括:家长文化程度、居住环境、经济条件、家庭关系、宗教信仰、家长子女数目等。同时脑性瘫痪患儿预后还与看护人员接受宣教的情况有关,与家庭成员延续性观察和家庭康复的持续性有关。独生子女、家长高学历、家庭收入高,可以给患儿康复提供更多的人力、物力支持及长期系统的治疗。相反家长子女多,学历低、家庭收入低,就不能有效规范地执行家庭康复,更不能保障持续有效的康复治疗。还与家长的年龄有关系,年龄越大精神心理压力越大,易焦虑、 抑郁,严重影响患儿的康复治疗。 年龄过小对疾病和预后认识不够,不能及早、有效治疗,或者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频繁更换康复医院,不能系统的正规治疗,依从性差。还与家庭关系有关,家庭关系和睦、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就能对患儿精心的护理和科学治疗。患儿康复还与家长的宗教信仰有关,由于宗教信仰不同,影响家长的治疗理念,这些家长都不能很好的配合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因此对这些家长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告诉他们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小儿脑瘫预后的重要保障。这些调查也提示我们,对低学历、低收入的患儿家长应给与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对于经济方面可以帮助他们发掘及依靠有关的社会支持系统[4]。并尽量为其争取社会福利和社会捐助,以帮助他们克服经济上的困难,为患儿的康复创造条件。对于偏远农村和经济、文化水平低的家庭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要耐心地解释病情,以及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作为医务人员,应尽快从解决实际困难着手,我们适当地教家长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家庭康复手法[5],让其在家中每天耐心的为小儿逐项进行训练。每月定期随访检查。这种治疗方案虽不能与专业治疗媲美,但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使伤残的程度大大减轻[6] 。同时对家长进行心理干预,及时疏导,使家长们的心理压力得以缓解和释放。总之家庭关系和睦,经济实力强,文化水平高,依从性好,信心十足,家长具有付出精神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同时早发现、早治疗及延续性观察和治疗是提高脑瘫治愈率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疗条件及分型.中华儿科杂志,2005,43:262.
2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中华儿科杂志,2005,43:262.
3 李德炎,张兰亭,尹魁中,等主编.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与康复工程.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262.
4 唐翠萍.脑瘫患儿父母心里状况评估及对策.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23:11681169.
5 刘振寰主编.小儿脑瘫家庭康复.第2版.香港:香港医药出版社,2005.6081.
6 谭育华.脑损伤儿的疗效与家庭素质相关性的临床观察.临床医学,200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