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 24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3-01  浏览次数:397次

  作者:米弘瑛1,2  作者单位:1 650032 云南昆明,昆明医学院附属昆华医院 2 650032 云南昆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关键词】 新生儿 轮状病毒肠炎 临床分析

  人类轮状病毒(rota virus,RV)作为婴幼儿急性肠炎的重要病原已有所认识,为了解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征,我们对2009年6月—7月在新生儿科出现的24例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早期新生儿18例,晚期新生儿6例。年龄最小1天,最大26天,平均4.14天。其中男15例,女9例。足月儿21例,早产儿3例。体重<2500g 5例,≥2500g 17例,>4000g 2例。顺产7例,剖宫产15例,臀位产2例。入院诊断有:黄疸12例,咽炎9例,脓疱疹7例,肺炎5例,ABO溶血3例等。

  1.2 临床表现

  本组2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腹泻次数≤6次/d 10例(41.7%),6~9次/d 6例(25%),≥ 9次/d 8例(33.3%);性状呈黄色水样便带有酸臭味11例,黄色稀便6例,糊状带有少许黏液便2例。24例患儿中,有轻度脱水10例(41.7%),无脱水14例(58.3%);发热≤38℃ 13例(54.2%),38℃~39℃ 8例(33.3%),无热3例(12.5%)。6例在腹泻前或腹泻中同时出现呕吐,4例稍有腹胀。

  1.3 化验结果

  所有24例患儿大便RV检查均为阳性。其中,大便常规正常21例(87.5%),仅有3例大便检出脂肪球3+及白细胞0~3个/HP;大便培养10例,均未检出致病菌。

  1.4 治疗及转归

  腹泻新生儿给予干扰素1万单位/(次·kg),1次/d,连用3天。同时口服蒙脱石粉(Smecta)每次1/2包,2次/d;秋泻灵0.5ml/(次·kg),3次/d;双歧三联活菌每次1/2粒,2次/d。有脱水症状的行静脉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平均病程7.21±4.0天(2~14天)。

  2 讨论

  轮状病毒(RV)不仅是引起婴幼儿腹泻,也是引起新生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近年来有人认为也可经呼吸道传播和日常生活传播。近年来研究表明,脐血中具有轮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或接受初乳,并不能保护新生儿不发生轮状病毒感染,这可能是造成新生儿时期感染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1]。本组24例轮状病毒肠炎新生儿腹泻特点以带有酸臭味黄色水样便为主,这与RV破坏了十二指肠及上段空肠成熟绒毛上皮细胞,造成小肠对双糖、D-木糖吸收不良,葡萄糖协调促钠转运功能受影响。从而使小肠吸收钠的能力下降,同时影响氯的吸收,水分积聚肠腔引起水样泻[2]。而大便酸臭可能系乳糖吸收障碍,积聚在肠腔发酵成乳酸所致。通过本组资料的临床观察发现:大便次数<9次/天16例(66.7%),发热≤38℃13例(54.2%),无39℃以上的高热,仅有10例轻度脱水(41.7%);提示: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大多为轻型腹泻,症状较轻,多为轻度脱水。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新生儿肠道生理功能未成熟,乳糖酶及蛋白水解酶少,加之初乳中胰蛋白酶抑制物的存在,形成抵抗轮状病毒腹泻的天然机制;(2)新生儿易感的轮状病毒是自然弱毒株且其遗传性较稳定,在婴儿室内长期传播中未发现基因组的变异[3]。轮状病毒性肠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无特效药物。干扰素在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时有较好的止泻效果,且可缩短总病程[4]。蒙脱石粉属肠黏膜保护剂,可吸附病原体和毒素,维持肠黏膜细胞的正常吸收和分泌功能。双歧三联活菌属双歧杆菌制剂,可调节肠道菌群的紊乱,促进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增生和迁移,替代病损的绒毛上皮细胞,使腹泻得以痊愈[5]。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并非少见,除经粪-口传播外,还可由呼吸道传播。由于住院新生儿相对集中,会大大增加该疾病在新生儿中流行的几率。因此,应把大便轮状病毒检测作为腹泻新生儿的常规检查。如系轮状病毒肠炎,应及时消毒隔离,注意手的消毒,加强对感染源的控制,防止传播流行,使健康婴儿尽早脱离疫区是防止疾病继续流行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谢集建,杜洪蓉,陈宝芳,等.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的探讨(附89例分析).郧阳医学院学报,1997,16(1):34-35.

  2 部凯明,刘在雾,沈晓明,等.抗轮状病毒牛乳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初步研究.中华儿科杂志,1997,35(7):353.

  3 杜平.现代临床病毒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513.

  4 划其胜,季钢,昊亦伦,等.轮状病毒致新生儿腹泻一次流行的临床分析.新生儿杂志,1992,7(5):202-203.

  5 张琳,邱学微,李索娥.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中华儿科杂志,1994,32:282-28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