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加体针治疗小儿乙型脑炎后遗症15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02-14 浏览次数:388次
作者:倪飞燕 作者单位:(贵阳市消防支队 卫生队, 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 目的: 探讨头针加体针治疗小儿乙型脑炎后遗症的作用。方法: 对15例乙型脑炎经治疗病情平稳患儿,采用头针加体针治疗4个疗程,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5例患儿中基本痊愈4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4例、无变化1例。结论: 头针加体针联合治疗小儿乙型脑炎后遗症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 脑炎,日本; 头针疗法; 儿童; 体针; 乙型脑炎后遗症
小儿乙型脑炎后遗症是小儿患流行性乙型脑炎后遗留的神经系统症状,后遗症包括:精神异常、失语、失聪、吞咽困难、肢体瘫痪及中枢性面瘫等。是儿科常见病症,多见于5岁以下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7岁以后逐渐减少[1]。早期治疗,是促进康复、降低致残率的关键。自2008-2009年对15例乙型脑炎后遗症的患儿采用头针加体针联合早期针灸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例患儿,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7岁;病程10~25 d;伴随症状:神志不清3例,失语2例,吞咽困难2例,牙关紧闭1例,中枢性面瘫8例,偏瘫(肌力下降)15例。患儿均来自儿科住院病人,经儿科明确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经抗炎、抗病毒、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等治疗,病情平稳的患者。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神志不清、失语、失聪、吞咽困难、牙关紧闭、中枢性面瘫、一侧肢体肌力下降、巴氏征阳性等。
1.2 治疗方法
1.2.1 取穴 顶颞前斜线、百会、攒竹、神庭、头维、风池、人中、肩髃、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太冲、足三里、梁丘、风市、三阴交、太溪。牙关紧闭:下关、颊车;吞咽困难:廉泉、天突;失语:上廉泉透刺金津、玉液;中枢性面瘫:颊车、承浆、迎香、地仓。
1.2.2 针法 头针:用毫针与皮针呈30°左右夹角刺入,快速捻转2 min,留针30 min;体针:按常规进针,针刺得气后,加上针疗电麻仪,留针30 min,4 d。一疗程10 d,连续治疗5疗程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观察
1.3.1 观察项目及记分方法 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价患儿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针刺治疗前和针灸治疗5疗程(40次)后,各进行1次神经系统检查并评分,填写临床疗效观察表[2]。
1.3.2 疗效标准 主要依据:(1) 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2)患儿总的生活能力(评定病残程度)。0级:能恢复到病前状态;1级:生活自理,语言、吞咽正常,能学习;2级:基本独立生活,小部分需人帮助;3级:部分生活可自理,大部分需人帮助;4级:可站立行走,但需人随时照料;5级:卧床、能座,各项生活需人照料;6级:卧床,有部分意识活动,可吞咽;7级:植物状态。
1.3.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1)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减少29分以上,病残程度0级;(2)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减少21分以上,且病残程度在1~3级;(3) 进步:神经功能缺损减少8~20分,病残程度在4~5级;(4)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减少或增多不足8分,病残程度在6~7级。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患儿神经功能缺损由治疗前(25±7.4)分降至(15.8±6.4)分,说明经治疗后患儿的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恢复。见表1。表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
2.2 治疗前后病残程度
经治疗后,患儿的病残程度明显下降。见表2。表2 病残程度(n)
2.3 病程与疗效的情况
病程的长短与疗效有关,病程短者疗效较好,病程长者疗效较差。15例患儿中基本痊愈4例,占26.6%;显著进步6例,占40%;进步4例,占26.6%;无变化1例,占6.6%。说明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病残级别下降,乙脑后遗症恢复明显。见表3。表3 病程与疗效的关系(n)
2.4 典型病例 患儿4岁,因“头痛、发热、呕吐5 d,抽搐伴意识障碍3 d”,入儿科住院治疗,入院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极重型),经抗炎、抗病毒、降低颅内压及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平稳,遂请针灸科会诊。症见:患儿神志不清,能睁眼,呼之不应,颈强直,失语,牙关紧闭,吞咽困难,上鼻饲管,双眼向一侧凝视,四肢无力,肌张力低,巴氏征阳性;证属惊风,西医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治则:醒脑开窍、祛痰清热、疏通经络,采用头针加体针治疗方法。患者治疗1个疗程(10 d)后,仍处于嗜睡状态,反应差,失语,上鼻饲管,吞咽困难,右侧下肢能轻微活动;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神志清楚,能哭,仍失语,右侧上肢能活动,能张口,饮水,能吞咽吃饭,取鼻饲管;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神清,颈软,简单说话,能自主进食,饮水,能下床行走,右侧肢体肌力5级,左上肢肌力4级,未引出病理征。患儿出院,在门诊继续针灸治疗2个疗程后,神清,说话流利,能唱歌,吞咽正常,行走自如,反应灵敏,左上肢指伸直稍差,力量稍差,嘱加强功能煅炼,患者基本痊愈。
3 讨论
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中医“惊风”范畴,“惊”指惊惕,悸动不安,“风”指抽搐,临床上“惊”与“风”常同时出现,故称之为“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以抽搐伴神昏,高热为特征的证候,并导致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统称为乙型脑炎后遗症。乙型脑炎后遗症属中医“慢惊”范畴,其病变部位在脑,多为热毒炽盛、灼阳伤津、营热未尽、虚火内忧、筋脉失养所致,故治疗以醒脑开窍、祛痰清热、疏通经络为主。百会为督脉俞穴,位于巅顶,配以神庭、人中、头维、外关、三阴交能醒脑开窍、通阳活血。攒竹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眉头,可安神镇惊,熄风。曲池为手阳明之合穴,足三里是足阳明之合穴,阳明为多气多血之腑,上下配合,疏风清热,活血通络。头针顶颞前斜线、廉泉、天突以治失语,丰隆、廉泉治疗吞咽困难。合谷、太冲为四关穴,具有开窍醒神、熄风止痉作用,历来为止抽的常用穴。以上四穴合用,共同起到清热、熄风、安神止惊的作用[3]。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蚊虫传播,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7、8、9月),2~6岁发病率最高,由于小儿机体免疫力较低,血脑屏障功能不健全,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脑炎[4]。由于病变部位和受累程度差别较大,因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轻重不一,但大多数患儿先有全身感染症状,而后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患儿经抗炎、抗病毒、降低颅内压治疗,病情平稳后,及早针灸治疗,对患儿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乙型脑炎后遗症的疗效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及能否坚持治疗等。治疗期间,加强功能锻炼,包括言语、吞咽训练及肢体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江育仁.中医儿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3.
[2]中华医学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1):57-58.
[3]贺普仁.针灸三通法临床应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313.
[4]薛辛东,李永柏.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