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51例的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1-02-14 浏览次数:389次
作者:聂梅兰, 陈 刚, 吴璇昭 作者单位:(贵阳医学院附院 小儿外科, 贵州 贵阳 550004)
【摘要】 目的: 总结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的经验。方法: 51例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患儿,年龄2个月~12岁,采用囊肿切除(包括胆囊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结果: 51例均痊愈出院,其中胆瘘1例,经充分引流后获愈出院。42例随访3个月~1年,1例术后8个月发生肠粘连致空肠胆支系膜血管受压,予行胆支部分切除吻合后痊愈出院,3例患儿偶有腹痛,余患儿未出现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结论: 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的理想术式。
【关键词】 胆总管囊肿; 吻合术,RouxenY; 胆囊切除术; 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CCC),又称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是指胆管包括肝胆管和胆总管因先天性发育异常而引起的囊状扩张。CCC是小儿外科最为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随着病变的发展,梗阻可导致胆汁淤滞使肝脏遭受渐进性损害,引起胆道系统感染、胆源性胰腺炎、囊内结石及囊肿癌变等。因此,一经确诊,即需手术治疗。先天性胆管囊肿的手术经过不断的总结和改进,采用囊肿切除(包括胆囊切除)、胆管重建及胰、胆分流手术术式已为国内外学者认可和广泛采用,并定为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标准术式[1]。对我院1997年1月~2009年6月手术治疗的51例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Ⅰ型)进行回顾性总结,现将其手术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51例患儿,男11例,女40例,男女之比1∶4。年龄2个月~12岁,平均3.5岁。51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右上腹痛32例,黄疸15例,右上腹包块9例,同时具有上述三联征者4例,寒战发热6例。入院前均经B超确诊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行CT检查15例,结果与B超检查一致。本组转氨酶异常41例,凝血时间延长9例。
1.2 方法
入院后均经抗感染、保肝治疗3~10 d后,复查肝功能及凝血时间,有改善后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胆总管囊肿切除(包括胆囊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51例病患中有4例曾因胆道反复感染、梗阻,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囊肿一期切除和胆道重建术,为了解除梗阻、控制感染,先行胆总管囊肿外引流术,术后3~6个月患儿全身情况改善后行上述手术。术后均予胃肠减压,禁食5 d以及抗感染、保肝、营养支持治疗等。
2 结果
术中囊肿造影,51例均为Ⅰ型胆总管囊肿,其中囊性扩张16例,梭状扩张35例,未发现胰管汇入在囊肿出口以上,囊肿内结石形成9例;手术中除4例曾行囊肿外引流术者囊肿周围粘连较重分离困难外,余病例手术均顺利;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符合CCC诊断;术后发生1例胆瘘,充分引流近1个月后痊愈;51例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为(18±3)d。42例随访3个月~1年,1例术后8个月发生肠粘连致空肠胆支系膜血管受压,予行胆支部分切除吻合后痊愈出院;3例患儿偶有上腹隐痛,余病例未出现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无死亡及其他手术并发症。行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renY吻合胆道重建术病例术后效果满意。
3 讨论
胆总管囊肿Ⅰ型最为常见,即胆总管性扩张,一般左右肝管及肝内胆管正常,其典型临床表现为腹痛、发热、黄疸、腹部包块。随着病变的发展,梗阻可导致胆汁淤滞使肝脏遭受渐进性损害,引起胆道系统感染、胆源性胰腺炎、囊内结石及囊肿癌变等。因此,一经确诊,即需手术治疗。
先天性胆管囊肿的发病原因各有学说,并有其临床或实验依据,归纳起来有以下3个方面:(1)胰胆管合流异常;(2)先天性胆管壁发育异常;(3)胆道压力升高[2]。大多数学者认为胰胆管合流异常是该病的主要原因,由于胰胆管合流异常使胰液逆流至胆道,活化的胰酶损伤胆管壁进而形成胆管囊肿。
外科手术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的根本方法。完全切除囊肿和建立胆肠引流是理想的手术选择[3]。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囊肿外引流、囊肿内引流、囊肿切除加胆道重建术。外引流仅适合于感染严重、囊肿穿孔、手术耐受性差等不宜行Ⅰ期切除的病人,一般认为囊肿外引流术后3个月宜再行囊肿切除及胆管空肠吻合术[4]。本组有4例曾行此术式;囊肿内引流术,由于术后相当多的患者因胆肠吻合口狭窄出现返流性胆管炎,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囊肿癌变率逐步升高,此类术式现已基本废弃[4];囊肿切除(包括胆囊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是目前的首选术式,适用于Ⅰ、Ⅱ、Ⅳ型胆总管囊肿。其优点为:(1)手术死亡率明显下降;(2)术后并发症降低;(3)再手术率降低;(4)防止囊肿癌变;(5)减少胆石形成的因素[1]。胆总管囊肿切除后还有其他的内引流方法,如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空肠代肝管活瓣的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等,但是标准的RouxenY肝管空肠吻合术是最简单的,手术效果也更好[5]。
(1)患儿入院时多合并有腹痛、发热、黄疸及转氨酶升高等急性感染症状,因此,宜先行抗感染及保肝治疗,待症状缓解、肝功能异常好转后再手术根治;(2)术前由于胆汁淤积,排泄障碍,导致脂溶性Vik1吸收不足,影响了凝血因子在肝细胞内的合成,可引起凝血功能异常,故术前需常规补充Vik1;(3)术中可用30%泛影葡胺行囊肿造影,了解肝内外胆道、共同通道及胰管情况,以避免损伤共同通道及胰管;(4)术中用胆道探子探查左右胆管,注意有无狭窄、结石,同时注意有无副肝管,以避免损伤;(5)术中注意探查胆总管远端及共同通道内有无蛋白栓和结石,如发现应取出或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干净,以免术后反复发生胰腺炎;(6)术中如囊肿炎症轻微,解剖层次清楚,可以沿囊肿壁作全层游离切除,如炎症较重,解剖层次不清者则行前外侧壁全层切除, 后壁可行囊肿内膜剥离,以防止损伤门静脉,并减少出血;(7)肝管空肠吻合口的血供及吻合口平整是防止吻合口狭窄的关键。通常吻合口要足够大,至少应有2 cm,近端囊肿可保留0.5~1 cm,使肝总管处成喇叭口状,与空肠行端侧大口径吻合,以避免吻合口狭窄;(8)空肠袢胆支保留30~35 cm,与空肠Y型吻合处并行5 cm,使其成锐角,减少胃内容物向空肠袢胆支返流的机会。若空肠袢胆支保留过短,可出现肠内容物返流,导致胆道逆行感染,若空肠袢胆支过分延长,则将造成空肠袢胆支迂曲,使胆汁潴留,也可导致逆行性胆管炎发生;(9)术后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以观察有无胆漏和出血, 如无渗出,5~7 d后可以拔出,如有胆漏出现,可继续放置引流管至引流液减少后拔出[5,6]。本组病例1例术后发生胆瘘,经近一月的充分引流后未再手术,后痊愈出院。
总之,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理想术式。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前充分准备,手术操作精确无误,其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于则利.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诊断与治疗[J].华夏医药,2008(2):77-80.
[2]尹强,钟德,周小渔,等.小儿巨大胆总管囊肿11例手术体会[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8 (12):262-263.
[3]韦军民.先天性胆管囊肿的诊治原则与进展[J].中国医刊,2007 (2):12-14.
[4]苏荣生,胡文利.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手术治疗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 (1):46-48.
[5]James A O,Neill Jr,Jay L Grosfeld,et al: 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J].Principles of Pediartric Surgery,2006(5):669-675.
[6]孙喜元.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诊断及治疗方法的改进[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8):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