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筛查假阳性分析研究
发表时间:2011-03-14 浏览次数:439次
作者:张瑞敏 翟淑芬 杨旭明 作者单位:056000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张瑞敏、翟淑芬);河北省邯郸县计划生育技术站(杨旭明)
【摘要】 目的 探讨和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假阳性的发生率和原因,研究应对措施。方法 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对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正常新生儿2040例及新生儿科收治的高危新生儿1189例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时间为生后2-5天,用TEOAE进行,复筛应用TEOAE和ABR于生后42天左右回访及预防接种同时进行。复筛仍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行听力诊断性检查,评估听力水平,并继续跟踪随访。结果 产科出生的正常新生儿初筛阳性率4.51%,假阳性率4.37%,复筛阳性率11.96%,假阳性率8.99%;新生儿科收治的高危新生儿初筛阳性率10.56%,假阳性率7.69%,复筛阳性率18.75%,假阳性率14.29%。结论 对新生儿应进行早期听力筛查,TEOAE假阳性率可通过配以ABR同时进行及合理的处置,减少假阳性率。
【关键词】 新生儿听力筛查; 耳声发射;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假阳性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检查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客观、有效、准确、无创性的听力筛查方法[1,2]。我院对产科出生的正常新生儿及新生儿科收治的高危新生儿3 229例进行听力筛查,随着工作的不断完善,发现整个筛查程序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对家长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甚至影响到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正常开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出生的正常新生儿及新生儿科收治的高危新生儿3 229例,其中正常新生儿2 040例,高危新生儿1 189例;男1 640例,女1 589例。
1.2 方法
1.2.1 筛查程序:初筛时间为生后2~5 d,新生儿自然睡眠或安静状态下接受TEOAE听力筛查,新生儿病房患儿在病情稳定,出院前2~3 d进行,复筛时间于生后42 d左右回访时及预防接种同时进行,对复筛未通过者应用ABR,仍未通过者于3个月行耳科学诊断性检查,评估听力水平,并继续跟踪随访。
1.2.2 仪器与方法:采用丹麦产MADSEN公司Accuscreen型耳声发射仪(TEOAE)进行筛查。所有筛查医务人员均培训上岗。测试前要清洁外耳道,两耳分别测试,轻轻放入探头,仪器自行显示结果,如未通过,则重复测试2~3次。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接受筛查3 229例,初筛通过3 011例,通过率93.25%,未通过188例,复筛通过159例,仍未通过29例,随访至3个月,8例确诊听力障碍,发病率0.25%,另有21例在随访中。产科正常新生儿听力损伤最后确诊病例3例,2例先天性外耳道闭锁,1例为中耳炎,发病率为0.15%;新生儿科高危儿组听力损伤确诊病例5例,其中3例诊断为胆红素脑病,1例早产儿、母亲孕期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早产儿、重度窒息,发病率0.42%。初筛假阳性率2组分别为4.37%和7.69%,与卫生部规定初筛假阳性率小于10%相符合[2]。产科正常新生儿组,通过率99.46%,发病率为0.15%;新生儿科高危儿组通过率95.96%,听力损伤发病率0.4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表1 产科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表2 新生儿科高危儿组听力筛查结果
3 讨论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目标是让有听力损失的婴儿和聋儿的语言能力,交流能力和读写能力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TEOAE是一项无创性的技术,操作简单,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高。发达国家TEOAE已成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项常规技术[3]。但由于操作中受环境及新生儿自身因素等影响,存在一定的假阳性,而假阳性的增加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提高筛查成本,患儿家属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等[4]。和TEOAE相比,ABR能反映脑干的功能和听力损伤的程度,且对听神经和脑干功能障碍敏感在排除了中耳和耳蜗病变后,能诊断出听神经的病变以及听神经传导障碍。是目前评估新生儿和婴幼儿外周听觉系统最客观的方法[5]。但操作相对繁琐,每例测定时间需40 min左右,因此作为筛查方法有其局限性。且ABR对于低频的听力损失不敏感[6]。目前我们多采用OAE及ABR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尽量降低假阳性率,现将造成听力筛查假阳性的一些因素及应对措施,做如下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院统计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25%,其中,健康组听力筛查初筛通过率明显高于高危儿组,表明健康状态对听力有影响,虽然这些疾病不至于导致听力损失,但可能给内耳毛细胞带有暂时的功能障碍,影响通过率,这点向家长充分说明,取得理解,复筛时排除假阳性因素,大部分通过,降低了假阳性结果。
为了提高筛查通过率,减少假阳性率,做好筛查期间的护理配合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很重要。除听力损失外,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主要包括新生儿状态、电极位置及皮肤阻抗,测试场所和脑干发育成熟度。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时间生后2~5 d,有研究表明,出生3 d后听力筛查通过率无明显影响[7]。新生儿病房的高危新生儿受疾病、药物、呼吸机等及早产儿成熟度的影响,为了降低假阳性率,我们将筛查时间选择在疾病好转出院前2~3 d的下午15∶00~17∶00进行,由于上午诊疗比较集中,外界对新生儿的干扰大,病室内人员流动多,环境噪音大等原因,对筛查由一定影响,故选择下午测试。患儿更换尿布,喂奶后,生命体征平稳,清洁外耳道,室内保持安静,将测试环境噪音控制在50 dB以下,准备好仪器,进行测试。
相对固定筛查测试人员,并在每天测试前要对探头进行校准,每次测试前要对探头小孔进行清洁,滤音片定期更换。操作时在新生儿处于安静或睡眠状态下进行,一般不需应用任何镇静安眠药物,选择合适的耳,合适的耳塞,并放置妥当。耳塞的漏气或挤压耳道可影响声音传导,探头在外耳道的正确位置和密闭程度对提取耳声发射信号、减少或排除内外环境噪声、保证刺激声到达鼓膜的强度都十分重要。
TEOAE及ABR的联合应用,既节省了筛查的成本和时间,又发挥了各自的优点,并互相弥补了各自的局限性,只有当两项均“通过”,才能排除新生儿当前的听力障碍。
此外,对某些出生时具有如严重的黄疸、缺氧、早产、宫内感染和颅面畸形等高危因素的患儿,即使初筛时正常,也要告知家长,需定期复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某些迟发性听力损伤[8]。降低假阴性率。
凡符合听损伤诊断的婴儿,在6个月内要采取干预、康复措施[9]。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必将使假阳性率降至最低水平,提高筛查的准确性,使真正具有潜在听力损伤危险因素的婴儿得到及时的跟踪随访,可以早期及时发现听力障碍患儿,抓住听觉及语言发育的关键期,早期干预、治疗,减少听力及言语残疾的发生率。将听力损伤对儿童的影响降至最低,使他们健康成长,早日回归主流社会[10]。
【参考文献】
1 姜泗长,顾瑞主编.临床听力学.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52.
2 韩德民主编.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查.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8153.
3Baroch KA.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finetuning the process.Curr Opin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3,6:424427.
4 汪云,白琳,吕翠华.耳声发射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分析.中国医刊,2004,39:43.
5 霍薏钦.新生儿听力筛查研究进展.中国妇幼保健,2006,21:33323333.
6 封志纯.新生儿听力筛查.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190192.
7 贺勇.1228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6,21:777778.
8 胡劲涛,谢宗德,陈平洋,等.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及病因分析.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5672568.
9 黄丽辉.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实践.听力康复,2004,13:184186.
10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3.16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