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种球蛋白联合间断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0-11-26 浏览次数:436次
作者:陈仕平 作者单位:广西武鸣县人民医院儿科,广西 武鸣 530100
【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并间断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0例ABO-HDN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蓝光照射、酶诱导剂、葡萄糖及白蛋白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IVIG 0.5~1g/kg·d-1,光疗改为间断照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红蛋白(Hb)水平,并观察记录黄疸消退的时间。结果 治疗组TBIL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Hb明显升高;而黄疸消退时间也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均<0.05)。结论 静脉注射大剂量IVIG间断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溶血 贫血 自身免疫性 丙种球蛋白 光疗法
2002年10月~2006年10月我院使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25例,对其效果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均为有黄疸、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血清学检查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comb)试验(改良法)及(或)抗体释放试验及(或)游离抗体测定阳性[1],不伴其他疾病的新生儿ABO溶血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日龄1~2天10例,~3天15例;体重<2500g14例,>2500g11例;胎龄<37周17例,>37周8例;24h内出现黄疸14例,24~48h内5例,48h后6例。对照组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日龄1~2天9例,~3天16例;体重<2500g13例,>2500g12例;胎龄<37周16例,>37周9例;24h内出现黄疸14例,24~48h内5例,48h后6例。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BIL)为325.01±84.5μmol/L,对照组为312±80.0μmol/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儿入院后两组均予蓝光照射、酶诱导剂、葡萄糖及白蛋白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立即予IVIG(上海莱士生物制药公司,生产批号20020511P0)1g/kg·d-1静脉滴注1次;光疗改为间断照射,12h/天,连用2~3天。两组均在治疗前后检查TBIL、血红蛋白(Hb),并观察记录黄疸消退的时间。比较两组方案在治疗后3~5天TBIL下降的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NOSA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BIL和Hb的变化情况及黄疸消退时间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BIL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Hb明显升高;而黄疸消退时间也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BIL、Hb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比较
3 讨论
我国ABO血型不合明显多于Rh血型不合,约占85.5%[2]。新生儿ABO溶血病绝大多数可通过光疗、白蛋白治疗达到目的。但部分病例病情重,黄疸出现早,进展快,亦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或需要换血治疗。
新生儿ABO溶血是由血型抗原免疫后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反应,靶细胞为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致敏红细胞外覆盖有IgG抗体,其效应细胞为K细胞,溶血是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作用而发生的。K细胞的Fc-IgG受体与致敏红细胞IgG抗体可导致红细胞死亡及溶血。IVIG利用Fc段的补体结合位点,干扰补体与免疫复合物结合,促进免疫复合物与激活补体的解离,抑制补体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最终阻断了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3],从而阻断了溶血。因此,应用大剂量IVIG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时间应在明确诊断后立即使用,这样可以早期减轻溶血,降低胆红素水平。关于IVIG使用的剂量和方法,新近认为多次注射IVIG能更好地阻断溶血的进展[4],具体应用剂量尚未确定,目前多用0.5~1g/kg·d-1,连续1~3天[5]。
蓝光照射治疗是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最重要环节,一般2~3天,传统的方法都是每次24~36h连续光照治疗,但其结果常常出现发热、脱水、皮肤红疹及“青铜症”等并发症,徐凤琴等[6]通过治疗观察,认为间断蓝光照射治疗与持续光疗疗效相当。本治疗组给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效果不错,且无并发症发生。
本组治疗结果显示,两组Hb变化不大,说明溶血不再继续,治疗组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低于高胆红素血症正常范围的最高值,可避免换血可能导致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等并发症,说明大剂量IVIG治疗ABO溶血病是有效的,并未出现发热、脱水、皮肤红疹及“青铜症”等并发症。但治疗时应注意早期、足量并且配合光疗、白蛋白等综合治疗,以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78-479.
[2] 吴仕孝.新生儿溶血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2):72-73.
[3] 苏营.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文摘:儿科,2002,21(6):354-355.
[4] 陈光明,杨锡强,余加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J].新生儿科杂志,2002,17(4):185.
[5] 吴捷,魏克伦.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临床的应用[J].新生儿科杂志,2001,16(5):237.
[6] 徐凤琴,张艳.间断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新生儿科杂志,1998,13(4):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