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儿童个性特征调查
发表时间:2010-09-15 浏览次数:407次
作者:胡正 谢玲 宋彩云 敏保亚 作者单位:210008(江苏·南京)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疾病儿童的个性特征。 方法 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儿童艾森克个性问卷对86例肾病综合征、糖尿病患儿(研究组)进行调查,并与79例体检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儿童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儿童艾森克个性问卷测评,研究组精神质维度分>60分者显著高于对照组,40~60分者显著低于对照组(χ2=22.57,17.78,P<0.01),其他维度评分及分值分布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结论 慢性疾病儿童个性在精神质方面具有显著特点,建议在进行长期生物医学干预的同时,应及时予以心理关注和干预。
【关键词】 慢性疾病;儿童;个性特点
Investigations and analyses of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chronic diseases
Hu Zheng,Xie Ling,Song Caiyun,et al
(Nanjing Children’s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08,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ore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chronic diseases. Methods
Investigations were conducted with the Self-made General State of Health Questionnaire(SGSHQ) and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for Children(EPQC) in 86 children with nephrotic syndrome or diabetes(research group) and compared with 79 healthy ones.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According to the EPQC,children who had psychoticism score >60 were more and ones did 40~60 fewer than in the research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P<0.01),an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other dimentsions scores and score distribution(P>0.05). Conclusion The children with chronic diseases have significant psychoticism characteristic,it is suggested that psycho-attention and interv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at the same time of longterm biomedicne intervention.
【Keywords】 Chronic disease;children;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Perrin等[1]对儿童慢性疾病定义为:病程≥3 mo,且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或需要特别照顾的疾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等是儿童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控制其进展和复发是以往诊治该类疾病的重点。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发展,在该类疾病的发生、诊治、康复过程中的心理社会因素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已有大量对成人同类慢性疾病患者的调查表明[2,3],该类疾病人群具有较为明显的性格特征,包括故意挑剔、易怒、敏感、抱怨,常导致医患关系及家庭内人际关系紧张或恶化等。本研究调查了部分慢性疾病患儿的个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相应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4年8月~200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年龄7 a~15 a。(2)病情确诊≥6 mo。(3)近3 mo主要为门诊治疗。(4)主要生活内容与一般同龄儿童比较有显著差异。(5)不合并其他疾病。(6)非父母离异家庭,平素与父母同住。共入组86例设为研究组。其中男48例,女38例;年龄7 a~14 a,平均9.24 a;肾病综合征52例,糖尿病34例。随机抽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79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42例,女37例;年龄7 a~14 a,平均8.96 a。两组儿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自制的患病儿童情况调查表,由调查者向专科医师和患儿家长询问并记录,主要内容包括患儿及家庭情况、疾病诊治经过等。采用儿童艾森克个性问卷(EPQ)[4]测评两组儿童的个性特征,由经过相关培训的专业人员对两组儿童进行单独询问。EPQ问卷包括精神质(P),内外向(E),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掩饰性(L)四个维度,共88个问题,要求其对每个问题独立、客观地用“是”或“不是”回答,并在30 min内完成。以40~60分为界,将每个维度分为低(<40分)、中(40~60分)、高(>60分)三组,根据标准分进行四个维度分析。
1.2.2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处理,并进行U检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EPQ测评结果比较,见表1。表1 两组EPQ评分(略)表1显示,EPQ测评,研究组P维度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维度评分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EPQ测评各维度分值分布,见表2。表2 两组EPQ测试各维度分值分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经χ2检验,﹡P<0.01,P>0.05。
表2显示,EPQ测评,研究组P维度分>60分者显著高于对照组,40~60分者显著低于对照组(χ2=22.57,17.78,P<0.01),其他各维度分值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3 讨论
个性是一个人心理活动各方面(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特点,尤其是情感活动和意志行为活动方面所表现的特点。艾森克个性测验中P维度分是衡量一个人精神发育的个性指标。本研究显示,EPQ测评,研究组P维度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维度分>60分者占37.21%,显著高于对照组(6.33%)(P<0.01)。表明该类儿童具有偏执、孤独、缺乏安全感、较少关心他人、依赖性较强、适应能力差,具有一定攻击性等个性倾向[5]。如患儿长期保持这些个性特点,将对其心身康复及各种社会功能的发展和家庭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而环境因素是影响个性发展的重要后天因素[6]。结合本研究分析慢性疾病儿童具有上述个性特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环境因素包括:(1)疾病及诊疗过程的影响。在该类患儿接受长期诊疗过程中,大部分诊疗内容(如与医生接触、验血、服药、输液)对患儿造成的均是痛苦的生理、心理体验。(2)生活内容的影响。患儿在交往、活动、学业、饮食等方面均受到较大的限制,主要生活内容以频繁就医、住院、休息为主;接触人群以家长和医护人员为主;生活圈较为狭窄,缺乏普通儿童源自学业、交往等方面的满足感或成就感。(3)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是个性形成与发展中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6]。大多数该类患儿父母有可能更多地关注、迁就、帮助孩子,孩子逐渐习惯于总是被他人关注,缺乏对他人的关心。此外,由于孩子疾病、经济负担等多种因素有可能使父母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或使原有的负性情绪进一步强化,久而久之影响孩子的心理行为。上述诸多因素是构成系列的、多变的应激源,是影响该类患儿个性不稳定的重要环境因素。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等属于心身疾病,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心身疾病关系极为密切,是诸多致病机制的心理基础[7,8]。个性心理因素可能干扰治疗,延缓康复,也可能对个体构成额外的健康风险或加重原有的躯体疾病。结合本研究,建议在对慢性疾病儿童进行长期生物医学干预的同时,应予以及时的心理关注和干预,以进一步提高其心身康复水平。
【参考文献】
[1] Perrin EC,Newacheck P,Pless IB,et al.Issue involved in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hronic hedlth condition[J].Pediatrics,1993,91(4):787
[2] 李武,郝伟.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心身疾病的康复[J].医学与社会,2004,17(4):33
[3] 邓月兰,张程赪.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6):438
[4] 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M].长沙:湖南医学院出版社,1986:1~49
[5] 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50
[6] 衣明纪,冉霓,付凡,等.家庭环境对儿童个性因素影响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2):302
[7] 姚如真.人格特征与心身疾病[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2):160
[8] 李梅香,郑华,马振武.II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