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10-09-08  浏览次数:389次

  作者:蔡勋 吕 敏2 作者单位:1 桓台县人民医院特检科 256400 ; 2 桓台县妇幼保健院手术室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小儿;腹腔积液;超声诊断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疾病,发病多见于较大儿童,5岁以后逐年增高,10岁左右最多,而2岁以内因饮食内容与习惯,很少发生阑尾炎,但亦有新生儿阑尾炎病例,而且年龄越小,病情越凶险。发病者男孩多于女孩。由于超声诊断技术的提高,仪器设备的进步,又因小儿急性阑尾炎具有特殊的声像表现,故超声已经成为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现将我院2002年10月以来,38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8例患儿均为以急性阑尾炎诊断住院手术的患儿,男性25例,女性13例。其中1岁1例,2~5岁5例,5~12岁28例,≥12岁4例。病程最短3 h,最长7 d。

  1.2 检查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使用仪器为SEQUOIA 512和ALOKA 4000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和75MHz交替使用,首先使用35MHz探头扫查,然后改用7.5MHz探头局部逐渐移动至盲肠末端,平放阑尾区,于探头两端缓缓加压,将周围的组织推开,在腹壁与腹膜后的腰大肌,髂内动静脉之间扫查阑尾影像及间接征象。

  2 结果

  在38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中,17例超声有明确的阑尾炎征象。表现为阑尾肿胀粗大,长轴似蚯蚓状或手指状,末端钝圆,肠壁增厚,层次不清晰,厚薄不一,浆膜回声稍强,表面高低不一,内部呈不均质的低回声,腔内为强回声,横切面呈强弱相间的环形回声,或靶环样。5例提示右下腹低回声包块,6例提示右下腹肠气增多,肠壁增厚,3例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早期因受肠道内气体的干扰,超声不易探查到,小儿阑尾位置变异大,特别是盲肠后位阑尾,超声不易探及[1]。多数坏疽化脓性阑尾炎具有典型的声像图表现,可见阑尾肿胀粗大,长轴似蚯蚓状或手指状,肠壁增厚,内部回声呈不均匀的低回声,腔内为强回声,横切面呈强弱相间的环状回声或靶环样。对于直接征象声像图的小儿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较容易,但是一部分化脓、坏疽性阑尾炎超声检查不表现为直接征象,而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间接征象。所以在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时,间接征象也很重要。通过对38例病例分析,总结如下。

  3.1 右下腹低回声包块 小儿阑尾炎化脓、坏疽、穿孔时,由于大网膜包裹或周围肠管粘连,可探及不均质低回声包块。这种包块多由大网膜、肠管组成,少数情况下仅有大网膜组成。有些病例超声检查仅见右下腹低回声包块,无其它超声影像,术中见到阑尾穿孔,大网膜包裹,形成一个孤立性包块,与其他组织无粘连,而且腹膜内无渗出。多数包裹的大网膜、肠管粘连成块,界限不清,且周围有大量的渗出液。超声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不均质包块和周围腹腔积液。

  3.2 右下腹肠腔增厚,组织结构紊乱 阑尾周围肠管壁因受炎性刺激而充血水肿、增厚,阑尾周边可见大网膜和增厚的肠管包绕,右下腹部声像图紊乱。此声像图常见于化脓性阑尾炎或坏疽性阑尾炎。回肠起始部位肠壁较厚,其声像图表现为结构清晰,回声一致,无肠壁间不均质低回声改变,应与阑尾炎肠壁增厚相鉴别。

  3.3 气体多层反射回声 阑尾化脓、坏疽、穿孔时多伴有局限性腹膜炎,常导致大网膜、肠管包裹粘连,使肠管蠕动变慢或麻痹,肠管位置相对固定,肠管内气体增多,超声可见气体多层反射回声。

  3.4 腹腔积液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浆膜外反应早,渗出液较多,年龄越小,反应越早。渗出液出现的早晚、多少与阑尾病理改变不一定呈正比,临床上常见到阑尾改变轻微而渗出较多的病例[2]。支原体感染、腹泻时可在腹腔内散在分布积液。应与急性阑尾炎相鉴别,它们不具备急性阑尾炎的直接和间接征象。阑尾为蚯蚓状突起,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方。阑尾分为盲肠后、盲肠下、盲肠前、回肠后或内下伸入骨盆腔入口处,盲肠后位阑尾有位于盲肠后壁与腹后壁腹膜之间,有的位于腹膜后间隙。由于位置变异大和毗邻关系各异,诊断较为复杂[3]。盲肠前阑尾炎性改变,在超声声像图上较易探查到,而盲肠后阑尾炎和腹膜后阑尾炎的炎性渗出液不易抵达右下腹壁层腹膜,有时仅表现为脐周痛,无右下腹痛。腹膜或阑尾脓肿,由于脓液回声较强,与肠壁和肠内容物回声接近,易误认为肠内容物。单纯性阑尾炎渗出液比较稀薄,超声多表现为肠间隙积液或右侧髂窝积液,呈无回声。而穿孔所致的渗出液为粘稠的脓液,超声表现为积液中见密集细小点状强回声,应予以鉴别。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超声检查,在临床上有重要价值。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时,超声直接征象固然很重要,但间接征象也很重要。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时要根据超声声像图直接和间接征象、病史、症状、体征、化验及其它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 夏焙,吴瑛.小儿超声诊断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1323.

  [2] 童尔昌,李海萍.小儿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36240.

  [3] 柏树令,应大君.系统解剖学[M]. 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3013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