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发表时间:2011-11-29 浏览次数:362次
作者:周红,王妍 作者单位: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源公司医院,山东 新汶 271219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老年人,临床特点
老年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首发症状多数不典型,早期并发症多,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高,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本文就41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诊断均符合1997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1],其中,男33例,女8例,年龄60岁~89岁,平均年龄73.6岁。
1.2 梗死部位 前壁梗死12例,前间壁10例,广泛前壁7例,下壁8例,其中合并右室梗死12例,前壁加后壁3例,单纯右室梗死1例。
临床表现有明显诱因10例,占24.4%,有典型疼痛者13例,占31.7%,胸部闷痛伴气急者12例,占29.3%。消化道症状(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或腹泻)者10例,占24.4%,颈项部胀痛不适、牙痛者各2例,双下肢浮肿1例。合并心力衰竭14例,休克2例,乳头肌功能不全1例,并发心律失常20例,以室性早搏、心房颤动、左前分支传导阻塞多见。
1.3 并存疾病 高血压病22例,高血脂症22例,糖尿病6例,脑缺血性疾病5例,出血性脑血管病3例,呼吸系统疾病2例,消化道肿瘤1例。
2 结果
治愈33例,占80.5%;死亡8例,占19.5%。死亡原因分别为心力衰竭、脑血管病、严重心律失常和肿瘤。
3 讨论
3.1 诱发因素少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多无明显诱因,部分在安静状态时发病,给临床诊断增加一定难度。本组资料中无明显诱因者占75.5%(21/24),与国内报道一致。
3.2 症状不典型 资料表明,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者占1/3以上,有典型疼痛或胸部闷痛者占61%,无典型症状约占40%。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或腹泻[2],颈项部胀痛、牙痛[3],少数表现为双下肢浮肿[4]等。可能与老年人心脏植物神经的衰变,痛阈增高,痛感减弱;脑动脉硬化或脑萎缩,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时,糖尿病性植物神经损伤,使疼痛感丧失;老年人活动少,代谢低,对刺激反应能力差等因素有关。
2.3 误诊率高 由于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诱发因素和临床表现不典型,不易引起患者及亲属重视,是导致延误诊断治疗的原因之一;基层医务人员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认识不足,或患者并存疾病的症状掩盖了急性心肌梗死,以致延误诊断。
2.4 并发症多 常见的并发症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破裂。本组中发生心律失常的20例,占48%。主要是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室性早博、房颤。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房颤多见于前壁急性心肌梗死,而室性早博多出现于下壁心梗患者中,这是因为左前分支供血来自冠状动脉前降支,又适处左室流出道部位,缺血及心室负荷过重影响其传导。房颤的发生与患者心功能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增高,乃至左房内压增高有关。所以这两种心律失常易发生于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下壁心梗中室性早博多是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与梗死面积有关,见于广泛前壁及多部位梗死。并存高血压、高脂血症时,血循环阻力增大,心脏负荷加重,也是造成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多血管病变、梗死病灶广泛,心肌坏死范围大,尤其是高血压时易出现乳头肌功能不全,心脏破裂。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是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时心排血量减少、血压急剧下降、脑循环阻碍所致。
笔者认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首发症状复杂多变,早期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强化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意识,对无明显相关诱因出现的疼痛、胸闷、心悸;无明显病变的牙齿疼痛[2];不能用急性肌纤维质炎解释的颈项疼痛;难以解释的无力、出汗;与饮食无关的消化道症状,突发性原因不明的头疼头晕、血压下降、肢体活动障碍、休克等,尤其是存在冠心病高危因素者,应高度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争取尽早做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测定,以防贻误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邵耕.现代冠心病[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300302.
[2] 刘善慧,亓绪武,冯佩勤,等.中国临床医学理论和实践[M].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12.
[3] 王然勤,亓树国,王妍,等.不典型性急性心肌梗死原因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3,6(11):1107.
[4] 王然勤,吕恕彩,亓树国,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右室梗死2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9):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