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11-11-29 浏览次数:417次
作者:黎孔琼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校医院,湖北 黄石 435002
【摘要】高血压病是一种多发病,是心脏病,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是冠心病,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相关调查显示: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先后进行的3次全国性高血压病调查表明,15岁以上成人患病率分别为5.11%、7.73%、11.19%。可见高血压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并在短期内仍将持续增长。我们是最基层的社区医务工作者,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加强高血压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来,我们在工作中通过从专业知识认知;非药物因素对高血压病治疗的影响;治疗全过程的随访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社区,高血压,键康教育
1 专业知识的认知
1.1 高血压的相关概念 血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收缩压:当心脏收缩时,血液射入主动脉,此时动脉的压力最高称收缩压;舒张压:当心脏舒张时动脉管壁弹性回位,此时动脉管内压力降到最低位,称为舒张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差。
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公开发表了新的高血压临床指南JNC7(美国预防、检测、评价和治疗高血压的全国联委员会第7次报告),2003年21日美国医学杂志(JAMA,2003,289:2560-2572)上刊登了报告的摘要,其新的血压分类为:正常,收缩压<120 mmHg/舒张压< 80 mmHg,1mmHg=0.133kPa);前期高血压,(120~139)mmHg/(80~90)mmHg;高血压I期,(140~159)mmHg/(90~99)mmHg;高血压Ⅱ期,≥160/100mmHg[1]。治疗高血压的新目标,一般成人降压的目标是<140/90 mmHg,糖尿病和肾病患者的目标<130/80 mmHg。
1.2 高血压的诊断 我们在社区临床工作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什么是血压,血压的正常值是多少都不知道,对自己的血压情况全无了解,一部分人是,已有明显的高血压症状(头昏、头痛、头发麻等)之后,或者是身边某些高血压病人出现了脑血管意外等较严重的并发症时才引起注意,开始关注自己及家人的血压情况,更有人把在医院的血生化检查结果拿来咨询医生:我是否患有高血压?所以从实际工作出发,我们的具体做法是:社区每年进行一、二次免费血压普查,每两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对筛查出的血压可疑者,逐个通知到人。定人,定时,定部位和体位,定血压计(立式血压计)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一般测量时间为:10 d~15 d。通过监测一般情况下可以明确诊断,监测时要预防白大衣高血压(指患者仅在诊所内测得血压升高,而在家中测量或动态血压监测时血压正常。)为高血压的用药提供有力的根据;对部分不能做到“四定”监测的人,应告知其血压的情况及高血压病的危害,建议到医院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此项检查可以缩短确诊的时间。利用确诊期间仔细了解病史,尽量查明高血压的病因。
2 选择合理降血压药以及用药过程中的健康教育
一旦诊断明确的高血压病人,应及时合理选择降压药物,正确的药物治疗在获得理想降血压疗效的同时,还可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2.1 降压药的种类 常用的抗高血压药按其作用部位可分为6种。中枢性肾上腺素能神径阻滞药:可乐定,甲基多巴等;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等;血管平滑肌松驰药:肼苯达嗪,硝普钠等;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哌唑嗪,心得安等;减少血容量药:氢氧噻嗪等;其他:钙内流阻滞剂,转化酶抑制剂,中草药等。
2.2 药物治疗时的健康教育
2.2.1 重视非药物因素对高血压治疗的影响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一旦确诊需终身治疗,控制血压以减少对机体重要脏器,心、脑、肾的损害。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高血压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重视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直接影响药物降压。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在生活方面:寒冷会使血压升高,高血压的并发症发生率上升。在气温骤降时尤为明显,因而高血压患者应在冬季作好保暖工作,特别是四肢和头面部的保暖。平是要控制好情绪,要采取豁达态度,勿急勿躁,喜怒哀乐都要有“度”;饮食上应限制盐的摄入量,WHO提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 g以下[2]。因为限制钠盐的摄入量本身不仅可以降低血压,同时还可以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充分发挥作用。所以膳食中应减盐,加钙,适当增加动物蛋白质。另外大力宣传戒烟,吸烟能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且影响降血压药物的疗效。有研究表明尼古丁的摄入可以引起外周血管广泛地收缩,使血压升高;此外坚持合理的积极的体育锻炼,可以扩张血管,锻炼心肌,减轻体重。以上是在高血压药物治疗过程中常被忽略的问题,随着综合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逐步深入,非药物治疗的相关因素越来越被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所接受和重视。
2.2.2 药物治疗时的健康保健知识 高血压病总的给药原则是: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增量;从单药起始逐渐增加药物的种类[3]。降压过程中一旦选定药物的量和时间,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停药或换药,否则易使血压大幅度波动而致意外。各另外,一种药物降压不理想时,不主张增加剂量,而建议联合用药,这样既可增强疗效又可减轻副作用;坚持长期随访,并做好相关记录,不论是在给药的初始阶段,还是稳定期给药,都应按时到位随访,了解用药效果(定期监测血压)药物不良反应,重要脏器(心、脑、肾)损害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合理处理。再者高血压病与其它疾病同时存在时,应根据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降压药;降压药物服用的时间应当考虑血压波动的规律性,近来有研究表明早期和Ⅰ期高血压病人24 h血压波动曲线呈M形,即早上高,中午低,下午高,下半夜低,而II期以上高血压则24 h持续高,无明显规律性。所以高血压病人如果每天服药一次,则在早上服;如果每天服药两次,则一次早上,一次下午;如每天服药三次,则应早上、中午、傍晚服用。值得一提的是,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更没有完全相同的病人。即使是同一种病也有个体差异性,所以应注意高血压病的个体化治疗,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指导,根据实际中每个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层次、个人教养、生活习惯、工作性质、高血压病的原因等等诸多方面,合理用药,并把健康教育和随访贯彻在治疗的始终。
3 重视高血压病的儿童期健康教育
1982年WHO在日内召开的高血压预防会议上提出高血压的预防应从儿童期开始。有研究表明儿童期血压与成年期血压有一定相关性。当前儿童学业负担重,独生子女多,营养过剩,儿童期超重或肥胖呈逐年上升。所以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应从儿童开始。让普通儿童人群知道有关高血压的基本知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有家族性高血压的儿童,应在3岁以后开始监测血压,合理膳食,控制钠盐摄入量,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定期体检制度。最好每学期测量血压1次,提倡将体育课纳入中考、高考考核中。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血压病逐年攀升,因此社区应高度关注高血压病,建立相关制度。高血压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应从儿童抓起。贯彻到每个年龄段和每个治疗时期,通过对高血压专业知识的认知。成人高血压病的诊断和合理治疗,以及治疗过程中的随访和健康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努力。控制住高血的增长率,最大限度减少由高血压病引起的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1):21.
[2] 中国学校卫生,2004,25(5):517.
[3]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