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干扰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27例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0-08-19  浏览次数:424次

  作者:高勤, 汪 萍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儿科, 宜兴 214200

  【摘要】 目的:观察干扰素(INF)对婴幼儿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婴幼儿HFM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干扰素肌注和阿昔洛韦、炎琥宁静脉滴注,观察临床有效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7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经济实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 手足口病;婴幼儿;干扰素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法定传染病,主要感染对象为婴幼儿,传染性强,易并发心肌炎、脑炎,严重者可致死亡。现对2008年3月~8月间在我院确诊的27例手足口病患儿联合干扰素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选自来我院儿科就诊并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1]患儿共计54例,均有发热和典型的皮疹,无肺炎、脑炎、心肌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男14例,女13例,年龄3.3±2.4岁;对照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3.4±2.3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退热等治疗,观察组给予干扰素5~8万U/kg肌注,同时予阿昔洛韦10 mg/kg、炎琥宁4~6 mg/kg分别于100 ml生理盐水静脉点滴,每天1次,连用3天;对照组仅予阿昔洛韦10~15 mg/kg和炎琥宁4~6 mg/kg静脉点滴,每天1次,至治愈。

  1.3 疗效判定 显效:用药后2天内体温降至正常,4天内疱疹均干燥结痂,且无新的疱疹出现;有效:用药后4天内体温降至正常,6天内疱疹均干燥结痂,且无新的疱疹出现;无效:用药4天后体温才降至正常,6天后疱疹才全部干燥结痂或有新的疱疹出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临床疗效 观察组27例中显效20例(74.1%),有效6例(22.2%),无效1例(3.70%),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27例中显效14例(51.9%),有效6例(22.2%),无效7例(25.9%),有效率为74.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6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有1例用药后出现白细胞减少,对照组有1例出现一过性血小板减少,均在病愈后恢复正常。

  2 讨 论

  婴幼儿手足口病指5岁以下小儿由不同病因引起,以口腔炎及手足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传染性疾病,其病因多为柯萨奇A等肠道病毒感染,也可由A5、A10及71型病毒引起流行[2]。今春在我国安徽阜阳地区爆发的病原为EV-71型,传染性较强,提醒我们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

  干扰素是一种抗病毒、抗肿瘤和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它在控制病毒感染,阻止病毒在机体内扩散及促进病毒性疾病痊愈等方面有较好的作用。其机制不是直接杀灭病毒,而是诱导正常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AVP)。AVP包括蛋白激酶、2’-25’A合成酶以及2’-磷酸酯酶。这些酶控制病毒蛋白质的合成,亦可影响病毒的组装与释放, 因而病毒不能增殖。干扰素诱导产生的AVP只作用于病毒,对宿主的蛋白合成没有影响。同时干扰素还具有增强杀伤T细胞引起的细胞毒作用,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吞噬功能。病毒感染早期采用干扰素治疗能及时清除患儿体内病毒,阻止病毒进一步引起组织细胞损伤,防止第2次病毒血症。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干扰素血药浓度与剂量呈正相关,24~36小时体内仍有一定的浓度。本组临床观察也表明24小时给予干扰素肌注,连用3天,能保证有效的抗病毒作用[3]。

  炎琥宁注射液为穿心莲提取物—穿心莲内酯经酯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的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该药具有明显的清热、抗感染、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及镇静作用,可加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抑制肌苷酸-5-磷酸脱氢酶,阻断肌苷酸氢化为鸟肌苷酸,进而抑制病毒RNA/DNA的合成[4]。

  阿昔洛韦是一种无环的嘌呤核苷酸类似物,其抗病毒活性为药物进入病毒感染的细胞后与脱氧核苷竞争病毒胸腺激酶或细胞激酶,药物被磷酸化成活性阿昔洛韦三磷酸酯,然后通过两种方式抑制病毒复制:(1)干扰病毒DNA的多聚糖,抑制病毒的复制;(2)在DNA多酯糖作用下与增长的DNA链结合,引起DNA链的延伸中断[5]。

  阿昔洛韦和炎琥宁能阻断病毒生长和繁殖,干扰素能阻止病毒扩散,保护正常细胞,本资料显示干扰素联合阿昔洛韦、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与单用阿昔洛韦、炎琥宁相比,能明显缩短病程,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少,经济实用,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1.

  [2] 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8.

  [3] 韩彦彦,粟秀芳.干扰素对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4,4(19):51-52.

  [4] 黄添友,张玉良,李继来.穿心莲内脂对小鼠免疫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6,6(2):143.

  [5] 曾样英. 小儿手足口病32例临床分析[J]. 医学新知杂志,2003,13 (3):178-18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