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序贯治疗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7-23 浏览次数:392次
作者:霍蓓蓓 李昌崇 作者单位:325027 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呼吸科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儿科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有文献报道,约10% ~30%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由MP所致[1]。肺炎支原体肺炎多见于年长儿,全年有散发感染,秋末和冬初为发病高峰季节。其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常有发热,自然病程数日至数周不等,基本病变为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由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病程长、易复发,长时间输注药液治疗,患儿不容易接受。作者采用序贯疗法, 即急性期静脉用药、缓解期抗生素改为口服, 在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方面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0例。临床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实验室诊断标准:(1)血冷凝集试验;(2)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测肺炎支原体IgM 抗体;(3)PCR 检测肺炎支原体DNA。如果(1)项1∶32以上2 次递增或(2)、(3)项之一阳性即可诊断支原体肺炎。9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40例, 男24例, 女16例, 年龄2~ 14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38℃~ 39℃)、咳嗽;偶有气喘、呼吸困难2例;双肺呼吸音增粗20例、减低5例;肺部闻及干、湿音15例;肺部X 线片示单侧点片状影24例、 大片渗出影12例、 大叶性肺炎或节段性肺炎4例;血常规WBC正常28例,增高(WBC >10×109/L) 10例,低于正常值(WBC<4.0×109/L) 2例; 血小板减少2例。对照组50例, 男30例, 女20例,年龄2~14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38℃~ 39.1℃)、咳嗽;偶有气喘、呼吸困难5例;双肺呼吸音增粗25例、减低5例;肺部闻及干、湿音20例; 肺部X 线片示单侧点片状影25例、 大片渗出影18例、 大叶性肺炎或节段性肺炎5例、 肺不张2例;血常规WBC正常36例,增高(WBC>10×109/L)10例,低于正常值(WBC<4.0×109/L) 4例;血小板减少5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常规给予止咳、化痰、退热治疗,缺氧明显者给予间断吸氧。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每天使用红霉素针(山东瑞阳制药公司)30 mg/(kg·d), 分2次静脉滴注,一般使用5d左右,症状得到控制之后,改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希舒美,辉瑞制药公司)10 mg/(kg·d) 口服, 1次/d, 连服3d, 停药4d,再连续口服3d,停药1d……疗程2~3周。对照组用阿奇霉素针(因培康,江苏金丝利药业有限公司)10 mg/(kg·d), 静脉给药, 1次/d, 连用3d,停药4d,再连续用阿奇霉素针3d,停4d……疗程2~3周。
1.3 疗效判定[2]
显效:3d内体温自然下降至正常, 1周内咳嗽及肺部音消失或明显减轻, 2周内胸片恢复正常;有效:1周内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及音减轻,2周内胸片上肺部炎症减轻;无效:2周内症状无好转或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数据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
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8例,总有效38例,有效率95.0%,平均住院天数(11.76±5.01)d;对照组显效45例,有效4例,总有效49例,有效率98.0 %,平均住院天数(14.85±3.11)d。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χ2=0.03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住院天数比较,治疗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药物副作用
观察组4例出现胃肠道症状,肝功能异常1例,皮疹2例。对照组6例出现胃肠道症状, 肝功能异常2例,皮疹1例。
3 讨论
支原体是目前唯一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病原直径为125 ~150 nm, 含DNA和RNA,无细胞壁,革兰染色阴性,以二分裂形式进行繁殖,对某些抗生素敏感[3]。目前认为MP致病机制有两种,一是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机制,MP在黏膜表面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神经氨酸受体结合附着,从而造成黏膜上皮的破坏,同时释放代谢产物引起相应部位的病变;二是免疫损伤,MP感染后先产生IgM抗体(第3~4周达高峰, 2~4个月消失),后产生IgG、sIgA,MP抗原与人体某些组织存在着部分共同抗原性,感染后可产生相应的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炎性介质等,导致多系统免疫损伤,出现肺及肺外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症状[4]。因此,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应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即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生素应用、糖皮质激素应用, 以及肺外并发症的治疗等。根据MP的微生物学特性,选用能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等。红霉素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静脉滴注疗效好,但静脉滴注后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长期使用可以引起肝脏损害。作者使用序贯疗法即急性期抗生素静脉用药,缓解期抗生素改为口服,以此缩短静脉用药的时间以减少红霉素的不良反应。阿奇霉素是半合成红霉素衍生物, 半衰期长(可达68~72 h),代谢缓慢,肺组织内浓度高,病原菌清除率高,且其口服制剂耐酸、耐酶、吸收迅速,组织渗透好,每日用药1次,患儿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本资料观察组40例中仅4例出现胃肠道症状,1例肝功能异常(复查肝功能示恢复正常);对照组50例中仅6例出现胃肠道症状,2例肝功能异常(复查肝功能示恢复正常)。
支原体属于细胞外寄生,观察组采用的序贯疗法先静脉应用红霉素,后口服阿奇霉素,能有效改善肺炎症状,清除病原体。本资料显示总有效率95.0%,平均住院天数(11.76±5.01)d,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8.0%,平均住院天数(14.85±3.11)d,两组比较显示序贯治疗与持续静脉滴注在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方面疗效相当,但前者可缩短住院日期,减少静脉用药时间,表明早停静脉用药而改为口服治疗,有药物经济学优势,符合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且可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减少院内感染机会。
【参考文献】
1 Nagalingam NA,Adesiyon AA, Swanaton WH, et al. Prevalence ofmycop lasma pneumoniae and chlamydia pneumoniae in pneumonia patients in four major hospital in Trinidad. New Microbiol, 2004, 27 (4) : 345~351.
2 叶巍岭,杨代芳. 阿奇霉素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评价.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5, 17 (5) : 359.
3 宫道华,吴升华,主编. 小儿感染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728.
4 董宗祈.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致病机制与治疗的关系.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19(4):24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