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尿路感染50例

发表时间:2010-07-26  浏览次数:389次

  作者:倪征

  【关键词】 小儿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主要是由病原菌直接侵入尿路而引起的炎症性病变,是小儿时期泌尿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在门诊患儿中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临床上单用抗生素治疗,因副作用明显及细菌耐药等原因而制约了药物的使用,也影响了疾病的彻底治疗。近3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尿路感染,临床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均为门诊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组)和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对照组22例,男6例,年龄5~12岁;女16例,年龄1~14岁。治疗组28例,男8例,年龄6~13岁;女20例,年龄6~15岁。以上所有病例均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伴程度不等的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其中8例有终末血尿,6例伴遗尿、湿裤,4例有包茎和包皮过长等症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0~15×109/L,尿常规均见白细胞及管型,尿蛋白微量,尿红细胞少许,所有病例均做清洁中段尿培养,其中大肠杆菌30例,变形杆菌9例,肠球菌9例,葡萄球菌1例,绿脓杆菌1例。所有病例均做尿钙排泄率检查,排除了小儿特发性高钙尿症,并做B超排除了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异常。诊断标准参照有关资料[1]。两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治疗 (1)饮水,勤排尿;(2)注意尿道口清洁,用1∶5000呋喃西林液清洗尿道口。

  1.2.2 西医组 口服安奇片或颗粒30~50mg/(kg?d),分每日2~3次口服,青霉素过敏者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0~30mg/(kg?d),分每日3次口服。

  1.2.3 中西医结合组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石苇散加味。处方:石苇10~15g,桑皮10~15g,生地榆15~30g,蒲公英15~30g,瞿麦6~9g,车前子10~15g,滑石10~15g,冬葵子9~12g,大黄5~10g,山药15~30g,白术10~15g,茯苓10~15g,甘草3~6g,伴有气虚者加黄芩、党参;伴有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湿重者加猪苓、泽泻;热重者加黄芩、黄柏。

  治疗以7天为1个疗程,所有患儿均治疗2个疗程,并随访4周观察疗效。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2] (1)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尿常规正常或接近正常,尿菌阴性。(2)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尿常规检查2次恢复正常,尿菌阴性,并于第2周、第4周复查尿菌1次,均为阴性。(3)无效:症状及尿检改善不明显,尿菌定量检查为阳性,或于第2周、第4周复查尿菌为阳性,且为同一菌种。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尿路感染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泌尿系统炎症,可分为下尿路感染(主要是指膀胱炎、尿道炎)和上尿路感染(主要是指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可单独存在,而上尿路感染则一般都伴有下尿路感染,临床上二者不易严格区分,常统称为尿路感染。其常见的致病菌是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其中以大肠杆菌最常见,其他为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和葡萄球菌。中医文献中无尿路感染这一名称,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归属于“淋症”、“腰痛”的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为脾肾亏虚,湿热下注,湿热毒邪蕴结肾与膀胱而发病,且湿热贯穿于整个疾病的始终[3]。临床上,小儿尿路感染多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结合对中西医尿路感染病因病机理论的认识,我们选用石苇散加味治疗尿路感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方中石苇、桑皮上清肺热,下利膀胱,清热利水通淋,清肺平喘止咳为君药;用地榆、蒲公英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白术益气健脾燥湿;山药健脾养胃,补肾涩精;车前子渗湿通淋,共为臣药;用瞿麦,滑石、冬葵子清热利尿通淋,大黄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尿,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共为佐药;用甘草调和中气,缓急止痛,防苦寒太过为使药[4],诸药合用,共奏调补脾肾,清热利湿通淋之功。现代药理学证实:石苇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尤其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葡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具有镇咳、祛痰平喘的作用,瞿麦、茯苓、冬葵子具有利尿、抗菌作用,尤其茯苓除有利尿、渗湿、健脾宁心功效外,还具有显著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大黄对多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目前认为大黄抗炎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有关,大黄可抑制环氧化酶,使前列腺素E合成减少,并抑制白三烯B4的合成,具有抗氧化及抗自由基作用,甘草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变态反应,祛痰、解毒、调节机体免疫功能[5]。本文采用加味石苇散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尿路感染比单用西药抗生素,疗效提高、药证相符、效果甚佳。

  【参考文献】

  1 杨雯云,白克敏.小儿肾脏病基础与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51-355.

  2 叶任高,陈裕盛,方敬爱.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6):355-357.

  3 叶任高.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46-371.

  4 杨卫平.临床常用中药手册.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239-384.

  5 侯家玉.中药药理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69-220.

  作者单位: 215003 江苏苏州,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内科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