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地区儿童恙虫病 55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6-07 浏览次数:400次
作者:刘晟 潜丽俊 方静 作者单位: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
【关键词】 恙虫病
恙虫病是由东方立克次体感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区都有地方流行或散发病例存在。近年来恙虫病发病有增高趋势,且因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现将本院儿科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恙虫病55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5例患儿中男 32例,女23 例;年龄<3岁5例,3~7岁21例,7~14岁29例。居住市区3例,农村52例。发病季节4月份2例、5月份4 例、6 月份8例、7月份14例、8月份16 例、9月份7例、10月份 4 例;可见恙虫病以夏秋季多发。患儿均有野外活动史,曾去过草地或鼠类出入的污秽环境。
1.2 诊断标准[1] (1)有野外接触史; (2)突发性高热伴特征性溃疡或焦痂;(3)淋巴结肿大,皮疹;(4)外斐反应1:160以上;(5)恙虫病立克次体阳性。具备上述中3项即可诊断。
1.3 临床表现 典型的恙虫病具备:(1)持续高热伴畏寒、寒战;(2)局部或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尤以焦痂附近明显;(3)皮疹;(4)虫咬溃疡或焦痂四大临床特征。恙虫病还可累及全身多系统如心、肝、肺,其临床症状、体征多种多样,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本组患儿均有发热,热程一般1~3周,多为稽留热型,个别为弛张热或不规则热型,体温波动在38~41℃,其中39℃以上50例,占90.9%;热程7d以内18例,7~14d 35例,14d以上2例。发热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畏寒、寒战、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嗜睡、颜面潮红,呕吐11例,腹痛12例,伴咳嗽23例,结膜充血38例,尿少、眼睑浮肿5例,消化道出血1例,惊厥昏迷4例。焦痂或溃疡49例(89%),均仅1处。 被恙虫咬的部位先出现红色小丘疹,之后局部变暗变黑,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大约1~2cm,边缘稍突起,高出皮面,周围有红晕,中央稍凹陷,表面呈黑色,不化脓,痂脱落后即形成溃疡,溃疡不痛、不痒。多在较隐蔽部位,分布为:颈部3例,腋窝4例,背部5例,脐周7例,会阴15例,腹股沟12例,窝7例,外踝2例,以会阴、腋窝、腹股沟及脐周多见。皮疹多见于起病1周内,皮疹初见于面颈部、躯干部并延及四肢。呈红色斑丘疹,一般皮疹持续3~5d,褪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有2例有出血点、瘀斑,压之不褪色。持续9~10d才开始消退,褪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焦痂或溃疡附近淋巴结肿大 48 例(87%),其他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 25 例(45.5%),焦痂或溃疡附近肿大淋巴结多有压痛或触痛,肿大淋巴结无化脓。
1.4 辅助检查 全部患儿OXK凝集反应至少有一次≥1∶160;血常规:白细胞<4.0×109/L 4例,白细胞>10×109/L 22例,4.0~10×109/L 29例;分类N>0.65者23例;肾功能异常4例,大便潜血阳性3例,肝功能异常8例,心肌酶谱增高12例,血沉增快25例,3例惊厥患儿中2例脑脊液蛋白、白细胞数增高。X线胸片示支气管炎5例,胸腔积液1例,脑电图15例异常,支气管肺炎8例。
1.5 误诊情况 55例患儿有23例误诊,在当地乡镇卫生院或门诊治疗2~3次,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8例,支气管炎3例,肺炎4例,麻疹2例,伤寒1例,肝炎3例,颅内感染2例等,经治不愈转入本院住院治疗4~21d,平均(6±0.5)d。
1.6 治疗及转归 确诊后47例患儿应用利福霉素,10~15mg/(kg·d)加入10%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疗程7~14d。8例肝功能异常者,选用氯霉素30mg/(kg·d),分2次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治疗1周,经上述处理,体温于3~5d降至正常,症状改善,各脏器损害随病情好转而恢复正常。全部患儿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
2 讨论
恙虫病在国内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及西南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尤以6~9月份为高峰期,以农村男孩为主,可能和其野外活动多有关,恙螨与鼠类多活动潮湿的草地及丛林中,鼠类感染东方立克次体后多无症状,是本病的储存宿主[2], 立克次体通过叮咬处进入人体,增殖的病原体直接或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到达各脏器,在血管内皮和网状内皮系统中增殖,释放毒素损害各脏器,引起各脏器急性间质性炎、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各脏器充血、水肿、细胞变性坏死,从而多脏器功能受到损害,包括:皮肤、心、肝、肺、神经系统、肾。但一般情况,各脏器损害常较轻,经及时抗恙虫病及保护受损脏器,预后好。
本病主要的诊断依据:(1)特征性溃疡或焦痂;(2)外斐反应1:160以上,OXK凝集效价最早于发病第4天出现阳性,病程第1~3周阳性率分别为30%、63%、和81%,第4周开始下降,需动态监测[3]。少数患儿无焦痂,或找不到(多在较隐蔽部位),上述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其次因恙虫病有多脏器损害,造成临床表现复杂,也是重要原因。本组患儿应用利福霉素,10~15mg/(kg·d)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滴治疗,疗程7~14d,症状全部缓解,无复发,未发现明显副作用。考虑到利福霉素有肝功能损害可能,8例肝功能异常者,选用氯霉素治疗1周,经上述处理后,体温于3~5d降至正常,症状改善,各脏器损害随病情好转而恢复正常。
开展卫生运动,消灭鼠类,避免儿童在潮湿的草地、丛林、沼泽、田野玩耍是预防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张立伐.恙虫病. 见:彭文伟主编.传染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8~121.
2 张翠香,张丽芬,黄健萍,等.恙虫病65例.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7,12(3):211.
3 孙丽红.小儿恙虫病11例临床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01,17(5):424.